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学知识经验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教师知识存在严重的地域和个人差距,只有通过教师知识的交流共享来缩小这种差距。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教师知识交流与共享模式,已经在许多地区和学校内部和之间试用起来,而且也有一些学者对其实践和理论进行研究,但大部分相关文献都是对同课异构具体活动的分析总结及其过程与定义的解释,并没有基于一个理论框架对其进行有依据的详细分析,更没有就如何提高同课异构活动效果提供建议。所以本研究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试图通过对同课异构过程和知识管理相关理论的对比分析,找出同课异构这种活动所属的理论范畴,和影响其有效程度的因素,以期能解决同课异构活动现在无据可依、盲目应用的现状,并希望对其进一步的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建议。为此,本研究选用典型同课异构活动的全程视频影像资料,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将其全部内容转化为文字信息,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确定其是一种知识管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基于SECI知识管理绩效指标理论和影响因素理论,运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探究同课异构是否能有效地转移、分享与创造教师知识,并发现影响其有效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同课异构各个阶段均符合知识管理过程构成要素的特征,即同课异构是一种知识管理过程。(2)同课异构对应的每个SECI知识管理过程均能达到有效的标准,能够有效地转移、分享与创造教师知识。(3)指标在不同案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根据SECI影响因素理论,发现一些因素对同课异构某个阶段或者整体过程都有重大影响,并且发现SECI中群化、外化和融合过程对于内化过程有预测作用。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同课异构可以作为一种促进教师知识交流共享的有效模式,是知识管理向教育领域渗透、扩展与应用的理论突破。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同课异构活动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帮助,使其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知识流动,而且为提高整个教师共同体的教学质量乃至改善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