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词、证据与认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两个维度对陈词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历史与现实”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什么是陈词?”介绍了陈词的概念,作用及其忽略陈词的原因。第二章“历史的探索”,划分了三条历史线索,从柏拉图到笛卡尔和洛克的对陈词的根本否定,对陈词证据的休谟式认可,以及里德式的基础主义。第三章“当代西方研究现状与评价”。以四大争论为线索对陈词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相关的文献和代表人物。 第二部分为“陈词的性质与辩护”,由五章组成。第四章“陈词的定义、范围与限界”是对第一章中陈词概念的深化。第五章至第八章讨论三大争论:第一个争论是,陈词信念是如何形成的:推断论与反推断论之争,这是第五章“陈词性知识是如何形成的?”所讨论的问题。第二个争论是,陈词是如何得到辩护的:还原论与反还原论之争,这是第六章“当代基础主义辩护方案”和第七章“还原论的困境与出路”所讨论的问题。第三个争论是,知识是如何传递的:递减说与递增说之争,这是第八章“知识传递”所讨论的问题。 前三个争论是在陈词的一般认识论的意义展开的,第四个争论聚焦于科学实践中专家陈词及其由此所引发的问题。本文的第三部分为“科学专家与陈词实践”,它由三章组成,探讨的是科学实践中的陈词以及由此引发的信任问题。第十章“外行抉择专家意见的依据是什么?”讨论的是第四个争论的核心:外行抉择专家意见的依据是什么?是陈词证据还是经验证据。第九章“科学实践中的专家陈词与信任”讨论的是与第四个争论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外行对专家意见的信任是否是盲目的,以及信任是基于认识的还是伦理的。第十一章“案例研究:陈词作证”就数学史上两大案例研究说明陈词证据以及陈词作证的概念。 在这四大争论中,还原论与反还原论的基础主义之间的争论是核心的,并且奠定了所有其它争论的格局。本文认为,还原论与基础主义并不像他们所声称的那样的对立,在元辩护层面上上,它们似乎是对立的两极,但在经验层面上,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对方的观点,表现出融汇的趋势。例如,在外行抉择专家意见的依据问题上,还原论与基础主义通常可以达成一致。 无论是还原论,还是基础主义,其根本的缺陷是,它们都是个人主义认识论的不同版本。在陈词问题上,对应于三条历史线索,本文区分了三种形式的个人主义认识论。洛克式的个人主义,休谟式的个人主义,以及里德式的个人主义。无论是那一种形式的个人主义都陷入了个人主义的死胡同。 无论是还原论,还是基础主义都局限在说者,听者,陈词和辩护之间的理想化的情景中探讨问题,都忽略了陈词交往的社会本性与自然本性。认识论需要社会化和自然化的改造,一方面社会应该作为认识论的根基之一,另一方面,认识论应当能够反映人类的自然化的认识方式。这两个方面又是一致的,社会化的认知方式也是一种自然化的认知方式,走向自然主义是认识论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其他文献
依作者多年的基层农业工作实践经验,从青海省湟中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所取得成果,阐述了农艺技术与农技技术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了强化现代农业背
随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政策、GDP以及市场刚性需求等因素都在影响着房地产行业。伴随着各个发展因素的
现在社会和各式科学创造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阶段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孩子们思维方式培养最佳的时段,更是孩子思维最活跃的时段。所以小
<正>2019年9月9日尊敬的树刚部长、张旭副部长,杰拉德·莱特纳先生,王蒙老部长、周和平老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由国家图书馆
同步卫星运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有关同步卫星的知识在高考中多次出现,成为考查的热点之一,很多学生对它的理解较为模糊.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
赵翼是清代重要的史学家、诗歌评论家与诗人。其诗学观念主要见于《瓯北诗话》之中。赵翼尊重古代诗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诗学理念。他以创新为标准确立一套“正统”
<正>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防止计量欺诈行为,提高全社会法制计量意识,国家质检总局近日下发通知,将对全国金银制品加工和销售领域组织开展专项计量监督检
矿井水害事故特别是底板突水事故频频发生,对矿井水害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矿井突水相关因素和突水机理的分析,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地理信息
随着控制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控制系统逐步应用到控制工程中,具有系统连线少、可靠性高、易于系统扩展以及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
入世后,中国政府越来越注重竞争政策和竞争法问题,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当前,中国正在抓紧制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和自由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