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草莓核型分析、基因组大小评估及其种质创新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莓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的八倍体栽培草莓凤梨草莓(Fragaria×ananassa)是由八倍体野生草莓种智利草莓(F.c-hiloensis)和弗州草莓(F. virginiana)偶然杂交得到的。野生草莓多具有芳香味浓、抗性强等潜在优良育种价值,是改良栽培草莓的宝贵资源。我国现有二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在内的丰富野生草莓资源,是世界上野生草莓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进一步认识野生草莓的染色体特征、基因组大小,通过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加快对野生草莓的育种利用步伐,本研究主要从下四个方面进行:1.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五叶草莓等6种野生草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种野生草莓的核型公式分别为:五叶草莓2n=2x=14=12m+2sm、黄毛草莓2n=2x=14=8m+6sm、绿色草莓2n=2x=14=10m+2sm+2st、东北草莓2n=2x=14=8m+6sm、森林草莓2n=2x=14=6m+8sm、西南草莓2n=4x=28=16m+12sm,6种野生草莓的核型类型均为“2A”型。2.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内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个野生草莓种7个待测样品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6个野生草莓种的基因组大小从大到小分别为:黄毛草莓(274±3.80Mb),五叶草莓(红果)(268±3.73Mb),五叶草莓(白果)(258±5.40Mb),西南草莓(245±3.28Mb),东北草莓(241±4.28Mb),森林草莓(231±3.19Mb),绿色草莓(230±2.83Mb)。3.以八倍体栽培草莓品种‘房香’、‘红颊’、‘章姬’为母本,以二倍体野生草莓绿色草莓、东北草莓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共鉴定47株五倍体杂交后代实生苗,均为完全不育。4.以栽培草莓‘房香’和绿色草莓杂交得到的一株五倍体种间杂种(代号为FxLs-11-37)的离体茎尖为试材,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多倍体诱导。通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倍性鉴定,共获得105个十倍体株系、141个混倍体株系。结果表明:1)以0.1%的秋水仙素处理48h最佳,十倍体诱导率最高,达42.22%;2)与五倍体相比,十倍体普遍表现出:叶片变厚,叶色浓绿,叶柄缩短变粗等多倍体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croRNA-205(miRNA-205)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7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iRNA-205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喉
砧木不仅可以提高苹果树的适应性,扩大栽培范围,而且可以影响树体的生长势、早果性和果实品质等诸多方面,培育优良的砧木对苹果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苹果砧木育种多以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芥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alboglabra)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两个变种。结球甘蓝(简称甘蓝)花瓣一般为黄色,而芥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