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及反应性能的研究

来源 :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sx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价廉、可降解和不污染生态环境等优点。将溶解的纤维素转化为能源、工业原料、造纸、膜、聚合物及涂料工业是纤维素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的较好途径。 目前,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和环境友好溶剂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离子液体具有以下性质:(1)蒸汽压极低、不可燃;(2)溶解能力极佳,可以对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及聚合物进行溶解;(3)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液程宽(-90℃~300℃);(4)结构可调,组成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可以根据某种实验的需要而设计。 在多相催化、有机合成、电化学、分离分析化学和天然高分子材料等化学化工领域中,关于离子液体应用的研究都有大量的报道。将离子液体应用于纤维素的报道始于2002年,Rogers在[BMIM]C1中实现纤维素的溶解。离子液体以其熔点低、蒸气压小、酸性可调及良好的溶解性能、粘度、密度等优异的理化特性成为纤维素的新型溶剂,离子体与传统的纤维素溶剂相比具有低挥发性、可回收利用、热性质稳定,避免了有机溶剂所造成的污染。 本论文中首先合成了9种离子液体,应用红外光谱等测试技术对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其次考察不同离子液体对纤维素的溶解性能,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纤维素溶解过程中的形貌变化,发现纤维素在[BMIM]C1、[EMIM]Br、[BPy]C1和混合离子液体I四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是直接溶解,没有衍生物的生成。再次考察溶解时间、溶解温度对溶解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纤维索溶解过程的观察,推测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理。通过扫描电镜得到纤维素的原生、再生以及醋酸纤维素的形态。 本论文在[EMIM]Br和[AcMIM]C1/[EMIM]Br混合离子液体中进行纤维素的均相乙酰化反应,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时间、温度、酰化剂用量、催化剂等因素对醋酸纤维素取代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离子液体I中纤维素乙酰化的取代度最高达到1.10,80℃、3h、AGU/乙酸酐=1/6为反应的最佳条件。加入吡啶可以显著的提高产品的取代度,但加入过量的吡啶产品的取代度会有所下降;氯化锌同样可以提高产品的取代度;硫酸、[OMIM]HSO<,4>的加入会使纤维素发生严重的降解。
其他文献
碳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物化性能,能够应用于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电极材料以及药物输送等领域。通过功能化CSs后,引入一些特殊物质,使其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如磁学、电学和光学等,来拓展碳球的应用范围。本文将磁性和温敏性材料引入碳球,使其成为具有磁和温度双重响应的复合材料,预计其在生物医学、靶向药物控释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以葡萄糖、葡萄糖酸亚铁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原料,
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类神经毒素,能够在人和动物体内引发肉毒中毒,抑制神经传递素的释放,造成机体瘫痪,致死率极高,属于典型的生物战剂,一直以来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受到各国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家养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部分,是长期进化形成
  本文针对WCDMA,LTE FDD 网络的现状中存在的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微基站的解决思路。首先介绍了微基站的技术特点,并针对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结合现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