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补充新的井筒、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以亚段、砂层组甚至小层为单元,分析了金湖凹陷阜二段(E1f2)、戴一段(E2d1)沉积相类型、相带展布及演化特征,通过具体地区的精细砂体解剖,明确了砂体展布特征,探索性建立了砂体发育的地质模式,为寻找和预测有利砂体指出了方向。研究认为,金湖凹陷E1f2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具有湖盆不断扩张、水体不断加深、陆源沉积体系不断退缩的正旋回演化过程,为典型的水进型三角洲沉积。其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残留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和滨浅湖亚相滩坝砂体,砂体发育具有层薄、个数多、纵向多砂体叠置的特点,形成平面广泛分布和纵向频繁变化的地质模式。三河次凹内斜坡—深凹具有背斜或鼻状构造背景的部位,可以形成滩坝砂体的局部富集,是砂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与分布特征以及砂岩百分含量变化趋势分析,明确了金湖凹陷E2d1主要发育东西两大物源体系,物源供应充沛,在“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格局下,形成了以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湖底扇等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相,具有充填超覆沉积的特征。古地貌、断裂坡折、物源及水动力等因素对砂体的展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明确了三河次凹内坡—深凹带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重力流砂体以及龙岗次凹东部斜坡的三角洲前缘末端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等具有形成隐蔽圈闭的潜力,较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