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在不断地加快进程,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不断向更深处扩展。北京市地下含水岩层以砂卵石层为主,渗透能力强。近年来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尖,大幅的降低水位又将导致基坑周围的地面沉陷、管线破裂等危害,严重威胁周边建(构)筑物的基础安全。鉴于此,帷幕隔水结构受到广泛应用,但是当含水层厚度较大时,止水帷幕很难或者不需要达到隔水底板,只是悬挂在含水层一定深度处,达到止水的目的。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主要进行以下研究。通过总结前人基本渗流理论及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作为基坑降水中解析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的理论依据。并列举出几种主要的工程降水方法和帷幕隔水结构,重点说明了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应用。以盾构井基坑工程为实例,简单介绍研究区地质概况及降水方案的设计,通过现场的监测统计,分析实际降水的水量、水位及沉降情况。利用“大井法”和达西定律基本思路,分别对未设置、悬挂式、落底式止水帷幕三种情况下的基坑涌水量进行计算。结合水资源税和帷幕造价分析三种情况下的抽水量和综合造价情况,说明悬挂式止水帷幕使用的必要性。最后,进行实测数据与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计算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说明悬挂式止水帷幕设置的作用效果。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地质概况进行数值模型的建立、拟合、检验以及计算。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潜水自由面水头变化,止水帷幕设置深度与降水井深度的关系,地下水流线的变化情况。说明在在砂卵石地层中,止水帷幕的设置对阻止基坑外地下水进入基坑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且随着止水帷幕深度的增加其水头降深相应的增加,但是当止水帷幕设置深度超过降水井一定深度后增加速率明显减缓,并且止水帷幕的设置对基坑降水渗流的流线进行了一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