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排斥下中西部农村地区代课教师生存困境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课教师群体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办教师时期,随着政策的不断变化,民办教师逐步消失,但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对非正式编制教师群体的客观需求,代课教师仍旧大量存在,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代课教师更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但是编外身份致使代课教师被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排斥,无法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待遇,他们成为日益被边缘化的人群。因此在理论上对其群体产生、矛盾剖析、制度归因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国家规范管理、帮助、改善这一边缘群体也具有现实的启迪作用。本研究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关于中西部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查项目为背景,通过对被调查教师数据资料和访谈内容的整理,描述了代课教师群体基本利益需求无法得到保障的生存状况看,并以制度性排斥为研究视角,解释了不合理的制度设置、封闭的制度运作、制度的变通执行对代课教师群体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制度排斥的生成路径:其一,政策失范。代课教师相关政策独立性不强,政策稳定性差,并且政策内容不完善;其二,政策封闭。政策的制定缺乏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缺乏科学性,政策执行缺乏灵活性,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其三,政策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导致中央和地方责任义务分配失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其四,政策变通。政策变通主要是指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而导致结果与政策初衷相背离的情况。随着制度安排与个人诉求之间错位的不断拉大,势必会导致教师职业内部的分层与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最后针对代课教师群体权益缺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调解矛盾的合理化建议,通过保障代课教师群体的利益,期望缩短差距,最终追求教师队伍和谐共荣的发展。
其他文献
纵观古今中外,流浪乞讨现象一直普遍存在,流浪乞讨人员的流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和谐的潜在因素。因此,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如何对其进行救助和管理的难题。新
人工湿地技术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磷的去除是污水治理的主要难点.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混合形成复合污水为治理对
摘 要:电力系统科技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更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企业生产和现代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充足可靠的電力保障,对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大幅度减轻电力人员的工作负担,现代电力系统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科技化。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将智能技术有效应用到控制系统之中,将能够不断提升智能技术的整体运用水平,增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控制效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