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课教师群体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办教师时期,随着政策的不断变化,民办教师逐步消失,但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对非正式编制教师群体的客观需求,代课教师仍旧大量存在,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代课教师更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但是编外身份致使代课教师被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排斥,无法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待遇,他们成为日益被边缘化的人群。因此在理论上对其群体产生、矛盾剖析、制度归因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国家规范管理、帮助、改善这一边缘群体也具有现实的启迪作用。本研究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关于中西部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查项目为背景,通过对被调查教师数据资料和访谈内容的整理,描述了代课教师群体基本利益需求无法得到保障的生存状况看,并以制度性排斥为研究视角,解释了不合理的制度设置、封闭的制度运作、制度的变通执行对代课教师群体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制度排斥的生成路径:其一,政策失范。代课教师相关政策独立性不强,政策稳定性差,并且政策内容不完善;其二,政策封闭。政策的制定缺乏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缺乏科学性,政策执行缺乏灵活性,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其三,政策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导致中央和地方责任义务分配失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其四,政策变通。政策变通主要是指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而导致结果与政策初衷相背离的情况。随着制度安排与个人诉求之间错位的不断拉大,势必会导致教师职业内部的分层与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最后针对代课教师群体权益缺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调解矛盾的合理化建议,通过保障代课教师群体的利益,期望缩短差距,最终追求教师队伍和谐共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