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龙渣瑶乡为例

来源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是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瑶拳是具有瑶族特色和瑶族风格的传统拳种,它与瑶族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是瑶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急剧转型,瑶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古老质朴的瑶拳陷入传承断层、后继乏人的困境,有失传甚至消失危险。本研究的目的在梳理瑶拳起源基础上,总结瑶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分析瑶拳的发展现状,找出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填补理论空缺,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瑶拳提供依据。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湖南省炎陵特色瑶寨—龙渣瑶乡为案例,对瑶拳的历史发展轨迹、主要内容和特点、发展现状、传承脉络、传承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保护与传承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研究表明:  1.瑶拳的起源,缺乏可靠的文献记载与实物证据支持,多停留在口头层面,但其部分套路被传承至今。现流传的套路主要以拳术和器械,拳术的套路有盘式拳、赵氏拳、上方拳等。器械套路主要有虎叉、装刀、扁担、板凳、双铁尺、火铲等。演练形式以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为主。  2.以师徒传承和学校传承为瑶拳主要传承途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和观念影响为主要传承方式。  3.现今瑶拳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体现在瑶拳的认知程度不高、传承内容减少、传承出现断层、习练群体小、流传区域面积小。生存环境的流变、人文环境的减弱和传承机制的脱节使瑶拳得传承和发展受阻。  建议:  1.全面开展瑶拳整理挖掘工作,加强瑶拳的源流、技术体系、传承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力度。与当地高校合作,利用高校优越的师资团队,研究瑶拳的价值。  2.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和宣传瑶拳。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武术交流、积极参加传统武术比赛、传统节目表演活动等,借鉴其他拳种成功传承的经验。  3.坚持以活态传承为主,重点保护瑶拳传承人,加强对瑶拳传承人的评定机制,设立专项瑶拳传承人基金会,保护瑶拳传承人的权益,明确瑶拳传承人的义务。  4.把瑶拳扎根学校教育系统,实行一拳一校特色办学。把瑶拳作为当地特色表演项目,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瑶乡文化特色品牌,形成瑶族文化旅游观光的民族文化。
其他文献
同伴交往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邻里儿童同伴交往有其特殊性。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西官庄村邻里儿童同伴的交往行为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探究了图画书的读者——5-6岁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审美趣味,采用质化研究取向中的访谈法和观察法搜集资料。   研究者将幼儿的审美趣味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市区和市郊的两所幼儿园18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洗手、如厕、进餐、穿衣和叠被五个方面对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行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研究发现两
脚斗士项目已经从早期的民间休闲游戏演变成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应的竞赛规则和相关法则等一系列齐全完善的国际化体育项目。脚斗士在训练比赛时都以单腿支持身体重量,并
在当今的教学工作中课程评价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广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进行价值判断已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