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剥离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之一,体现了企业的收缩型战略,在提高存量资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剥离技术在西方企业的资产重组活动中已被广泛应用,而且西方学者对资产剥离应用效果的研究大都表明,资产剥离对公司业绩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企业的资产剥离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起来的。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也纷纷进行资产剥离,试图通过整合自身资源达到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加强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等目的。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关于资产剥离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研究还难有定论。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绩效问题展开相关研究,旨在合理地评价资产剥离行为,从而为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剖析了我国资产剥离绩效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本文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然后,介绍了资产剥离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案例,分析企业资产剥离的动因,从而探究资产剥离绩效与其动因的联系;接着,阐述了资产剥离绩效的相关理论依据,定性分析资产剥离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打好理论基础。最后,采用会计研究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2004年深市发生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绩效综合得分模型,计算样本公司资产剥离前后共四年的绩效综合得分,分析企业的业绩变化并检验其显著性,同时分析和检验不同因素对资产剥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行为并不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存在公司利用资产剥离获取一次性收益的现象。在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政府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对资产剥离在我国的健康应用与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