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加入世界市场竞争行列中。世界市场的风浪锤炼了中国企业,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商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作为代表商品的符号,商标往往是最先被消费者接受的,好的商标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增加销量,相反,则可能会破坏企业形象,降低企业利润。因此,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利润,商标及其商标词翻译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广大学者和译者的关注。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商标、商标词翻译及其实践现状的研究,提出将坎颇斯(Campos)的巴西食人主义理论运用到商标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商标词作为一种刺激消费,开拓市场的重要工具,其本身就集合了语言美、内涵丰富、功能性强等综合特征,这使得商标翻译也成为一种涉及翻译学、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营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复杂综合过程。简单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甚至较为流行的功能对等翻译都无法满足商标翻译的综合需求。商标词,尤其是中国商标词,大都富有内涵,如果在商标翻译中忽略了原有商标的内涵,无异于忽略了植物本身所需营养的“移植”,往往都无法准确传递其神韵,使得国外消费者难于理解,由此也就破坏了商标用以刺激消费的功能。通过对我国企业商标翻译的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商标翻译中仍旧存在忽视文化差异、忽略原有商标内涵,翻译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等诸多问题。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在吃透、消化原文的基础上,借助目的语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翻译,该理论不但解决了译文脱离原文,忽视文化差异的问题,还通过创造性的翻译方法提高了商标译文的读者可接受性和多样性,有助于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此外,该理论强调翻译中的本国文化地位,可以增强本国文化自信和自主心态,对遏制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文化霸权主义和促进多元文化发展也意义深远。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简介,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文章框架。第二章分析了商标、商标翻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第三章为国内商标翻译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对国内商标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商标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中作者针对我国商标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巴西食人主义对我国商标翻译实践的适用性,并依据该理论指导,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章为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