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特点是形象地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社会风俗、习惯以及有关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民俗学与古典文学能够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原因。元杂剧以辉煌的成果成为俗文学的典型代表,是当时文坛的主流。它细致真实地反映了大量的世俗人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百态,广泛地展示了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娱乐、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等诸多习俗,保留了那个时代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宝贵的资料库。元代又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蒙古族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主宰,使得原有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将新鲜的游牧文化的因子渗透到汉民族农耕文化中来,民风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变化,具有不同于以往朝代的特点。元代杂剧文学能够及时传达社会的声音,它与时尚风俗的有机结合,具有非常的意义。时尚风俗内容丰富,它在元杂剧中的表现形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促成变化的作用力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官方力量占主导的移风易俗的时尚风俗,如四等人的划分;有民间盛行,官方因势利导因俗制礼的时尚风俗,如杂剧的盛行;也有各方力量不突出,自然而然变化的时尚风俗,如语言服饰的演变。这些风俗包含在元杂剧作品内容当中,反映出彼时的社会面貌,时尚风俗于元杂剧中的表现也不是机械的,它对元杂剧文学特点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时尚风俗选择元杂剧这一文体作为载体,就体现了俗文学潮流的走向,促进了杂剧文体的成熟;其次,时尚风俗反映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使得元杂剧表现内容具有当下的意义,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再次,时尚风俗自身带有的俗性影响到杂剧艺术的表现,奠定俚俗的基调;另外,时尚风俗的融入对观众产生重要影响,扩大了观众面,尤其是底层观众;最后,带有少数民族文化因子的时尚风俗的介入,进一步背叛了传统雅文学的审美观念,张扬了元杂剧的个性魅力。同样,元杂剧中展现的时尚风俗可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挖掘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它有利于文化交流的推广,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融合成整个华夏民族;有利于保存历史的文化,记载生动鲜活的民俗资料,了解元代社会;有利于协调民心,维系社会,满足广大人民审美的需要;有利于理解中国文化大背景下,民族心理的发展历程。总之,元杂剧与元代时尚风俗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成就彼此,是元杂剧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