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信息技术(IT)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IT)产业的发展所引发的技术变革给各国的经济成长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IT产业的发展,传统生产要素(资本、劳动)的生产力量相对大大减弱了,而IT技术本身则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的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IT技术对各国的经济成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IT产业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电子商务等提高了世界各国经济的活力。目前,世界各国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活用越来越成为增加其经济附加价值的核心力量,IT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明显提高。对于中韩两国而言也不例外,韩国在宽带互联网方面率领全世界,而中国增长潜力极大,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 参与国际IT合作目前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为此,中韩两国如果能够加强IT产业领域中的合作,对两国经济的增长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两国IT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促进IT部门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本文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深入分析中韩两国IT产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了解双方IT产业的特点,协调两国的IT产业发展政策,寻求IT领域广泛合作的可能性及其实现途径。 本文共分五章,首先界定了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对与现有理论有关的文献进行研讨,对各个理论的背景、依据、局限性及其意义作相关分析;其次,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对中、韩两国的信息产业现状进行简单的阐述;再次,在实证分析部分,收集了从1996年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1>资料,对中、韩两国的信息产业,根据其产业特征细分为几个方面,建立参照波特的钻石模型的产业竞争力综合比较模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找出可行的合作方案,并作较完整的回顾与展望。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一方面从理论和实证的结合上分析IT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对中韩两国的情景合适的IT产业竞争力综合比较模型,提出一些有参考意义的、有助于建立政府产业政策或企业经营战略的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各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投资效率而影响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结构的变化使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不同的投资特点。其中,国有企业这一制度因素使得国
本文主要研究了开放经济下,盯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定性。文章首先在一个盯住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加入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系数以及汇率波动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