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燃叉车是用于物料搬运、堆垛等作业的重要物流装备之一。但在石油、化工、颜料、煤炭等行业中,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极易导致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具有防爆特性的防爆内燃叉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涡轮增压器能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10%~40%左右,降低发动机碳烟和CO的排放量。但涡轮增压器在高速、高温下工作,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温度能达到600℃左右,极易引燃可燃性混合物。因此防爆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温度控制是防爆内燃叉车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涡轮增压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某防爆内燃叉车用涡轮增压器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对防爆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进行冷却结构设计和仿真,使其壳体表面温度满足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T4温度组别(≤135℃)。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首先对涡轮增压器涡轮壳体原模型建模仿真,分析了额定工况下壳体内部流体静压、速度及壳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流体速度、静压在靠近壁面处较高,而在靠近螺旋段中心区域处明显降低,涡轮壳体表面最高温度分布在涡轮壳螺旋段靠近废气出口一侧,而最低温度分布在涡轮壳靠近与中间壳体连接处的区域。提出了对涡轮壳体进行强制冷却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两种冷却结构设计方案:在涡轮壳体增加冷却水套(Ⅰ型),在涡轮壳体外部加装散热片与冷却水套(Ⅱ型)。对两种设计方案分别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得到的温度值均低于目标值408K,Ⅰ型涡轮壳体表面最高温度为400K,Ⅱ型涡轮壳体表面最高温度为390K,均满足防爆温度要求;Ⅱ型相较Ⅰ型降温区间宽,但结构相对复杂;并对改进前后涡轮壳体内部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涡轮壳体内部的流体静压与流速分布相似,说明涡轮增压器防爆结构设计对壳体内部流场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涡轮增压器的原有工作性能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