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拉夫人是欧洲古老的人种群体,迄今经历了大体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地理分化:早期斯拉夫人离开原居地,迁徙他处并定居下来,进而形成了东部斯拉夫人、西部斯拉夫人和南部斯拉夫人三个支系。第二阶段是政治文明的分化:西方天主教和东方正教为了扩大各自的影响力进行竞争,最终古代斯拉夫人被纳入了各自的政治文明圈,由此出现了政治文明的分野,并对当今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斯拉夫人的起源问题。对斯拉夫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名称及属性进行分析,得出斯拉夫人是一个人种共同体的结论。重点分析了西方学术界关于早期斯拉夫人的研究成果,基本勾勒出早期斯拉夫人的大致活动范围,即以皮亚特河、第聂伯河、维斯瓦河、外喀尔巴阡山为边界的区域。第二部分,介绍5世纪以前斯拉夫人的扩张活动。这一时期,斯拉夫人开始缓慢地向外迁移。主要以其他民族的发展作为研究斯拉夫人历史的坐标,重点论述了哥特人时期和匈人时期斯拉夫人的迁徙活动,至6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移居到了拜占庭帝国北部的多瑙河边界。第三部分,重点论述6-7世纪斯拉夫人的大规模扩张。阿瓦尔人在斯拉夫人大规模扩张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推动斯拉夫人进入拜占庭帝国的土地以及日耳曼人西迁所遗留下来的空余地带。斯拉夫人在迁移过程中开始定居下来,并与当地居民融合,初步形成东、西、南部斯拉夫人三个支系的分布格局。第四部分,阐述三支斯拉夫人政治文明的分野。东部斯拉夫人由于地理上靠近拜占庭文明圈而皈依东正教;西斯拉夫人由于受到法兰克人的控制,接受了天主教;南部斯拉夫人由于处于两大文明的交汇处,后来又受到土耳其帝国的征服,因而受到东正教文明、天主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不同影响,呈现出结合带文明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