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3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肌腱韧带和附着骨,其特征为骶髂关节炎,部分患者可伴发肾脏、心血管、眼、肺脏等关节外症状。在我国,AS常多发于青年男性,发病年龄高峰在18-30岁左右,疾病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融合畸形、关节强直。AS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机制、感染因素及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被认为与AS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证实汉族人口白介素3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811047)与AS的易感性相关。研究表明,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 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作为常见的促炎因子被认为参与AS的发病过程。近期,有研究发现白介素-37(Interleulkin-37,IL-37)是一种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天然抑制物,可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IL-37是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双重作用功能的细胞因子,其抑制炎症反应和参与免疫调节的途径主要有:IL-37前体经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剪切成为具有活性的成熟体—IL-37b,通过与IL-18结合蛋白(IL-18BP)结合增强了 1L-18BP对IL-18抑制力,从而抑制干扰素-Y(IF-N-γ)的生成;IL-37b转移至细胞内可与smad3结合形成IL-37b-Smad3复合物,从而降低一些炎症信号通路相关激酶如FAK,MAPK p38和c-Jun的表达。IL-37b-Smad3复合物还可以抑制STAT1-4的磷酸化并使GSK-3 α/β的表达失活;此外,IL-37b还可以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直接释放到免疫神经元,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并延缓其抗原呈递的过程。研究发现IL-37能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银屑病和哮喘的临床症状,且IL-37的表达也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的疾病活动度相关。在自身免疫疾病和风湿性疾病领域,IL-37被认为通过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活化而发挥作用,据报道,IL-37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人斯蒂尔病、AS的发病机制。TNF-α拮抗剂是目前治疗AS的重要手段,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减轻其疾病活动度。体外研究表明,阻断TNF-α的表达,可以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18的表达,且IL-1β、IL-18、TNF-α可以促进IL-37的表达,IL-37能抑制IL-1β、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L-3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该实验选取2017年0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5例作为AS组;并选取其中接受TNF-α拮抗剂(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的患者20名作为AS治疗后组(注:该20名患者仅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及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6周,每周一次,一次皮下注射50mg)以及同期就诊于该院健康查体中心的健康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esorbentassay,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AS 治疗前组、AS治疗后组血清中IL-37、IL-1β、IL-6、IL-18、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al-timePCR)法检测健康对照组、AS治疗前组、AS治疗后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NF-α、IL-37、IL-1β、IL-6、IL-18的mRNA的表达量;分析AS组与健康对照组及治疗前后上述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及IL-37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1、AS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改变及经TNF-α拮抗剂治疗后血清因子的变化:AS患者细胞因子包括IL-37、IL-1β、IL-6、IL-18、TNF-α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AS组血清中IL-37、IL-iβ、IL-6、IL-18、TNF-α呈高表达(P均<0.0001),且经过治疗后AS组血清IL-1β、IL-6、IL-18、IL-37、TNF-α 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001)。2、AS患者PBMC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及治疗后变化:治疗前AS患者IL-37、IL-1β、IL-6、IL-18、TNF-α PBMC中的mRNA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L-37的mRNA的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2.3倍(P<0.0001),IL-1β的mRNA的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3.5倍(P<0.0001),IL-6的mRNA的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2.6倍(P<0.0001),IL-18的mRNA的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3.6倍(P=0.0002),TNF-α的mRNA的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2.3倍(P<0.0001)。且经过TNF-α拮抗剂治疗后AS组血清IL-37、IL-1β、IL-6、IL-18、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IL-37的mRNA的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1.7倍(P<0.0001),IL-1β的mRNA的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2.7倍(P<0.0001),IL-6的mRNA的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1.9倍(P<0.0001),IL-18的mRNA的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2.3倍(P=0.0002),TNF-α的mRNA的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1.7倍(P<0.0001)。3、AS患者PBMC中中IL-37mRNA表达量与其他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治疗前的AS患者,其PBMC中IL-37mRNA表达量与IL-1β(R=0.826,p=0.0001)、IL-6(R=0.576,p=0.001)、IL-18(R=0.760,p=0.0001)、TNF-α(R=0.788,p=0.000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经过6周治疗后,PBMC中IL-37的mRNA表达量仍与IL-1 β(R=0.516,p=0.024)、IL-6(R=0.741,p=0.0001)、IL-18(R=0.460,p=0.041)、TNF-α(R=0.577,p=0.008)的mRNA表达量有密切相关性,且呈正相关性4、AS患者血清中IL-37与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4.1 AS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37表达量与CRP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8,P<0.0001),与ESR表达量呈正相关(R=0.544,P=0.001),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0.590,P=0.0001),与血小板无相关性(R=0.293,P=0.092)。4.2 AS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37表达量与CRP表达量呈正相关(R=0.767,P=0.0001),与ESR表达量呈正相关(R=0.644,P=0.004),与血小板无相关性(R=0.372,P=0.117)。结论:1、IL-37的表达与AS的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且在AS活动期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反应AS疾病活动度的指标(血沉、CRP、BASDAI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AS病情活动度的指标之一。2、AS患者中IL-Iβ、IL-18、IL-6、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与IL-3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炎症反应和炎性细胞因子可以增加IL-37的表达,IL-37与促炎因子的表达失衡可能参与AS的免疫病理过程。3、应用TNF-α拮抗剂能降低IL-Iβ、IL-6、IL-18、IL-37表达,控制AS疾病活动度。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包含电流感应功能的IR212X系列栅极驱动集成电路
主要就广州南沙港在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如何利用其资源优势,把握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定位提出几点建议。
大牛地气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平缓构造带.为了有效预测大牛地气田马五1-2储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规律,根据岩心观察、薄片裂缝特征鉴定,确定裂缝主要为压剪应力环境下形
介绍了计数抽样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了GJB179-86对J80轴承体交验所制定的计数抽样检验方案。
对中山大学南校区、华南理工北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大学城校区4个校园的户外环境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运算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4个校园的总评价
哲学是引导各门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从哲学主要倾向上看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发展。分析这一过程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
目的探究早中孕期产前筛查血清指标浓度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本次研究的孕妇检测早孕期血清中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目前电子商务的热潮已经悄然兴起,大量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向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网上交易中受惠。本文提出建设一个具有专业市场特点的电子商务平台的理念,将功能强大的内部
分析紫玉兰的观赏特性及其在园林景观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紫玉兰在园林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2006年7月5日朝鲜的导弹试射加剧了朝核问题所引起的安全紧张关系,沉重打击了六方会谈进程。为什么多边会谈启动三年之后朝核问题上的“安全困境”始终得不到实质性缓解?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