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金属钨氧簇化合物因具有丰富的构筑单元以及优异的理化性质,在催化、磁性、荧光、电化学、生物活性等方面具有日益重要的应用。本论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11例新的有机无机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金属钨氧簇化合物因具有丰富的构筑单元以及优异的理化性质,在催化、磁性、荧光、电化学、生物活性等方面具有日益重要的应用。本论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11例新的有机无机杂化钨氧簇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图谱(FT-IR)、二维红外相关光谱(2D-IR COS)、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UV-vis DRS)、热重分析(TGA)以及稳态荧光光谱分析(FL)等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之处如下:1、在三缺位的硅钨酸前体SiW9中引入镧系金属Ln,合成了4例Ln单取代的化合物1-4,1-4的一维结构均是通过Ln-O键连接起来的,Ln离子均是与O八配位但配位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从结构上详细讨论总结了4例化合物一维连接方式的异同。由变温磁化率分析可知,2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3为顺磁性,并且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了磁性相互作用;对两种鱼类腐败菌的生物抑菌活性作用实验表明,1是有效的抑菌材料,利用POT材料抑制鱼类腐败菌生长的工作也是首创。2、引入有机芳环分子2,2’-bipy/嘧啶合成了化合物5-8,其中心原子分别为V、O、P和Si,过渡金属分别为Ag+、Cu2+、Mn2+,5-8均为分立结构,分子间均存在大量的的π-π堆积作用,其中,7的簇阴离子结构为首例,由两个Cu近似平行排列地取代了一个W的位置;8中的原料嘧啶原位反应生成了季铵盐,这个反应过程在POM的合成中是首例,并且8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效应。3、引入柔性小分子胺类en/1,2-dap合成了化合物9-11,其中,9为一维单链结构,10为一维双链结构,11为具有三个方向螺旋链的分立结构。由变温磁化率分析可知,10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11为顺磁性,并且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了磁性相互作用;10与有机染料RhB能形成复合物,并通过实验探索出了晶体-染料复合物的缔合比为1:4。
其他文献
目的:组织残留是暴力犯罪现场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生物检材,涉及组织碎片、刀枪擦拭物或衣物上残留的组织斑迹等。分析与犯罪有关的生物检材的存在和组织溯源是揭示犯罪本质的关
人工材料光子晶体具有良好的光学调制特性,不同介电性质的材料周期性分布,导致光子能带中出现光子带隙。在完美的光子晶体结构中引入缺陷可以实现光波导和光的局域特性,是光子晶体得以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光子晶体的上述特性和磁性材料的旋磁特性,设计并分析了具有光环行传输的环行器结构。通过对光子晶体和磁性材料进行结构优化实现具有较宽环行传输带宽、低插入损耗和高隔离度的环形特性。应用有限元法对该环行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数量增长的节奏不断加快,研究生数量与质量发展间的不平衡现象凸显。研究生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创新研究
软件定义网络是当前网络领域中最受关注和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并且其优势是传统网络无法超越的。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侧重于SDN的规则分发与资源调度,而对SDN自身的安全问题关注很少。SDN控制器如何确保敏感信息只能提供给被授权的用户,并同时保证高效的信息共享,是当前SDN研究中不能避免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基于属性的可搜索加密机制与SDN架构相结合,提出一种支持访问控制与密文搜索功能的SDN加密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移动终端设备和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已成为移动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D2D(Device-toDevice,D2D)通信具有提高频
分词是中国语言处理的一项基本任务。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中文与英文有所不同,在英文中词与词之间用空格天然分割,而中文则具有长字符连续书写的特点,如果
甲基化是植物体内一种常见的酶促反应,大多数次生代谢物质的甲基化均受氧甲基转移酶(O-methyltransferase,OMT)的催化调控,该酶可催化植物次级代谢物质的甲基化和褪黑素的合成,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OMT可分为CCoAOMT类型和COMT两种类型,其中属于COMT类型的COMT蛋白在调控褪黑素合成途径中起到关键作用。褪黑素可作为生长调节剂参与
自旋是电子除电荷与质量外的另一个基本属性,基于电子自旋的自旋电子学器件也受到研究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应用磁控溅射和高温氮化技术在半导体材料GaN上制备了铁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随之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具备了良好的建设基础,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轨道角动量电磁波因其特殊的螺旋相位特性在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探测领域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但是由于轨道角动量电磁波在远距离上传输的发散性使得轨道角动量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发展逐渐变缓,然而在近距目标探测领域里面轨道角动量研究非常火热。利用轨道角动量电磁波与近距目标的相互作用,以及目标在不同条件下的散射轨道角动量电磁波的场强幅度和相位信息来进行近距目标探测已经成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