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中石化案例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因为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管理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当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财务运行的一种驱动力。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80年代,政府引进了包干制来激励国有企业最大化产出。随着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希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来激励国有企业最大化利润。在9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股票上市,政府把国有企业推向股票市场。随之,政府有了通过股东来监督国有企业的第二条监督途径。相应的结果是,股东权益成为上市国有企业的主要目标。2000年,随着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政府开始逐步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管,企望国有企业以社会价值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有文献集中讨论了以上各个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本文认为现有文献忽略了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政府约束的变化。通过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的分析,本文证明了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当时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都是给定经济政治环境下政府当时的最优选择。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也进一步验证了邓小平的著名论断,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其他文献
云计算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诞生的一种新型科学技术,它的出现大大优化了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医疗行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建设,云计算可以提供多样的运作信息,在降低信息建设成本
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以及劳动保障、帮扶救助、暂住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属于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
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个体和团队企业家成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是企业家成其为企业家的重要特质。因此,充分激发企业经营者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