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底泥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沈阳市新开河底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河流底泥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释放途径,并分析了时间、温度、pH、底泥粒径、盐度和上覆水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对河流底泥DOM释放量的影响,以及对由底泥释放到上覆水体中DOM的光谱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底泥DOM释放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间隙水的混合作用,其次是底泥表层静态释放,而悬浮颗粒释放对底泥DOM释放的影响程度很小。并且随着泥水比例增大、悬浮释放时间增长和静态释放时间的增长,各类荧光物质释放强度增强。底泥DOM的释放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释放时间的增长,底泥DOC的释放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第120 h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水环境温度的升高,底泥DOC释放量随之增大;pH也会影响底泥DOC的释放,碱性条件有利于其释放;在一定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大,底泥DOC释放量增大,在30%0时达到最大值;在不同释放时间、温度和盐度的条件下,扰动悬浮促进DOC由底泥向上覆水释放,而不同pH值条件下,静置释放比扰动悬浮时DOC释放量大。静置条件下,底泥DOC的释放量随底泥粒径增大而升高,扰动悬浮条件下,随底泥粒径的增大释放量减小;上覆水中DOC浓度较高时,DOC由上覆水向底泥迁移,并且扰动能够强化水体中DOC向底泥迁移。底泥上覆水中紫外吸光度(UV-254)的变化情况与DOC变化一致,说明UV-254可以作为DOC的替代参数。底泥上覆水中的比紫外吸光度(SUVA)值较大,说明底泥释放的大分子、疏水性有机物较多。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不同影响因素下底泥DOM向上覆水体释放的荧光物质中含有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类富里酸荧光峰、类腐殖酸荧光峰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峰中的一种或几种荧光峰。只有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始终存在,是底泥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同步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河流底泥DOM向上覆水体释放的主要是激发波长分别为280~300 nm和320~380 nm的荧光物质,分别是位于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的左侧的络氨酸荧光物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物质,并且扰动促进荧光物质由底泥向水体的释放。
其他文献
学分制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考核的一种方法。学生的学分主要由学习分、任课教师印象分、考勤分、纪律分、特殊加减分组成。学分制的实施,淡化了分数观念,促进了教学过程
汞具有高挥发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以及极强的神经毒性,可随大气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而造成全球性汞污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燃煤电厂烟气中排放的汞是大气汞污
在国家统计局相关部门指导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中青世嘉教育机构联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完成了《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
本文作者用自身二十多年的音乐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论述了品牌听觉识别传播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传播中的实现原理和应用价值。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而求旋转体体积是高等数学中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文章基于实用性原则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挖掘生活中同课程
目的探讨紫草素(shikonin,SK)在雌激素作用下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及在雌激素干预下作用于
《论极限理论的微分之谜》提出微积分理论中有错误的论据不成立.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
高安采茶戏于2011年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且为"江西四大地方戏种之一",在当代地方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了高安采茶戏在起源及发展过程中当地民俗起到的
随着人们对色彩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色彩能影响脑电波,且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均有一定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不仅有着教化人们知识的"责任",还具备让人们感到轻松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