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环路调节的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水力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v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供热系统规模愈发庞大,多热源环状供热系统成为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的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仅在热源或热力站进行水泵或阀门调节,而忽略了环路调节,限制了管网的调节能力,最终导致了系统输配能耗的浪费。本文基于供热系统一次网量调节,通过环路阀门调节和环路水泵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来改善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以一次网中水泵的总功率作为目标函数,以各热源供水量、各阀门开度、各水泵的转速及环路进行阀门或水泵调节的管段选取作为控制变量的管网水力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建立稳态水力模型,以此作为水力优化研究的基础,总结了用于管网水力计算的“流量法”和“水压法”两大类方法,同时运用“流量法”中的基本回路分析法和“水压法”中的节点方程法对实际供热管网进行水力模型求解并做数据分析,确定了两种方法中对于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水力模型最佳的求解方法——基本回路分析法。随后,在管网水力优化的研究中,采用线性搜索方法对环路调节的管段进行寻优,同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遗传算法(GA)对各热源供水量、各阀门开度、各水泵的转速参数寻优,将线性搜索方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通过供热管网实例对比分析了两种环路调节方式下的管网水力优化结果,最终结果表明考虑环路调节后,两种环路调节方式下管网水泵总运行功率都降低了20%以上,验证了环路调节后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的巨大节能效果。
其他文献
Slum communities are considered an eyesore in the urban landscape,yet 44% of Metro Lagos’ population is living in them.These settlements grafted on the fringes of the city core are fragmented,plugged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内外需求的不平衡、工业大而不强、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过大等的问题,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进入战略性调整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调整使作为城镇化起点的小城镇的建设模式必须做出相应转变。工业型小城镇因其产业与城镇的紧密联系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突破点,是集中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矛盾的冲突点,也是城乡
钢筋混凝土柱为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及失效,可能进一步引发结构的连续倒塌,加剧灾害的程度。因此,爆炸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评估对于灾后结构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灾后爆炸荷载确定本身就是一个难题,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损伤评估的超压-冲量(P-I)曲线法很难应用于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爆炸损伤评估。本文借鉴健康监测研究领域基于频率变化的结构构件损伤识别法,
经济适用房是被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低收入群体为获得和保持体面的住所而挣扎,或者侵蚀了他们大部分的收入。为了在坦桑尼亚解决这一问题,大量的传统方法被用于提供更便宜的住房,如采用创新材料,如坚固的土坯砖。然而,住房短缺仍然在持续,并且造成了非正规住区、贫民窟、城市压缩和城市蔓延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模块化建造的潜力,以降低建造房屋的成本。通过成本、时间和范围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诸多城市问题愈发严重,居民日益增长的城市空间容量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供应之间矛盾突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其保护需求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能否合理展开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关乎城市未来的长久发展,科学有效的地下空间评估是其关键所在。文章在国内外既有研究中涉及到的地下空间开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是结构抗震研究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当前振动台建设已成为一种趋势。锚栓常常用于作动器和混凝土基础的连接,但是随着振动台不断向大型化发展,锚栓往往需要深埋于混凝土中,锚栓端部常常带有大尺寸端板;多根锚栓间往往距离较近,存在群锚效应;混凝土基础不断受疲劳荷载作用,对锚固性能存在影响。但是,目前国内针对上述情况下锚栓的锚固性能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基于一种用于振动台作动器的锚固装置,采用A
近年来,城市的视觉景观品质日益受到学者重视,视觉景观资源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已被学者认同。基于边缘效应,城市型风景区的边界区域是景观要素最丰富、最活跃的区域,混合了城市与风景区的双重特色,边界区域除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还可以作为景观为人们所观赏,进一步促进城市与景观的融合。但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当下,城市和风景区的分离日趋严重,逐渐忽视了边界视觉景观影响,导致城市和风景区无法实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