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和预后进行评估分析 方法: 1.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老年科住院的年龄大于65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共150例。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治疗组),共62例;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对照组),共88例。 2.记录并对照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特点、入院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胸部影像学特点及其转归、实验室检查结果、机械通气情况、重症监护室入住情况、并发症等,并对预后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 1.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总死亡率较高,达46.77%(29/62);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率相对较低,为14.77%(13/88)。 2.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均需入住ICU(重症监护室),53(85.48%)例需使用无创呼吸机支持通气,13(20.97%)例实施了气管插管;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30(34.09%)例入住了ICU,27(30.68%)例使用了无创呼吸机支持通气,2(2.27%)例实施了气管插管。 3.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明确病原菌的24例(38.70%),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明确病原菌的31例(35.23%)。2组均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无论是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还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分别在检出病原菌中所占的构成比例,2组相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性(P>0.05)。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中,非发酵菌检出8例(33.33%),明显高于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1例(3.23%),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胸部 CT表现以两肺斑片状浸润(51例,82.26%)多见。有11例(17.74%)出现快速播散,与非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胸部CT表现均为单侧,以右肺居多(57例,64.77%),形态主要以片状肺泡浸润(68例,77.27%)为主,很少有快速播散(1例,1.14%)。 5.单变量分析显示吞咽障碍(留置胃管)和长期卧床是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6.多变量分析显示入院时病情重(CURB-65评分>3分)、病程中病情进展(影像学上迅速播散)以及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 结论: 1.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均需入住ICU,接受呼吸机支持通气比例增加,非发酵菌检出比例增加,易产生耐药,死亡率增高。 2.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影像学上两肺浸润多见,病灶迅速播散的机率增加。 3.入院前有吞咽困难(留置胃管)、长期卧床的病人是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4.疾病早期的严重程度、病程中病情进展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