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迟子建无疑可称得上是最独特的“这一个”:从20世纪80年代的出场到迄今的笔耕不辍,她创作了近500余万字的作品,但是这些文字无一都难以归属进任何一个文学流派。对于迟子建而言,创作是否受到哪位文学大家的影响抑或契合哪个文学风潮从来就是个不成立的判断题,她的创作只能是“迟子建式的”——以温情的笔调叙写着一个由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怀抱希望三大文学命题营造出的独特文学场域,而生命意识则是屹立在场域中心最动人的“风景”。 生长于极寒之地,却坚守温情笔触的迟子建,于冷暖相倾中丈量宇宙生命是她小说创作中一个不断深化、日益明晰的生命美学主题。而追溯这一独特生命意识营构的源头,北国极地自然的影响、童年生活的印记以及纷繁文化的熏染都是切近谜底的关键点。 透过文本,迟子建向读者传达出了一种包容坚韧的生命意念,并以她独有的方式对现实人生作出了回应,这其中包括对有灵万物和残缺生命的别样发现、对女性命运传承的思索、对历史洪流中个体“人”的关照以及对人生苦难和生命终结的超越。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迟子建在对个体生命本相和生命价值的探究中,还传达出她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承续和重新思考,同时她也冷峻地认识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对自然对生命的重击。 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已有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生命命题的涉及,但阐释并不全面系统,而且有些重要方面被遗漏。有感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迟子建小说文本的再次细读,采用分析、归纳和美学研究等方法,着眼于迟子建生命意识内涵的审美分析,探寻其生命意识对于文学史甚至是文明进程中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