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作为官方主流党报,《人民日报》引领了新时代,以丰富的新词语记录了各种新事物、新思想,见证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本文以定量统计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2012-2017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使用的468个新词语。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评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丰硕的新词语研究成果,发现少有成果深入具体文本对新词语作定量研究和修辞阐释,本文由此确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分为三章。以第一章的统计为研究基础,以第二章新词语的特征分析和第三章的新词语修辞阐释为研究重点。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在进行相关统计以及设置两组对比统计进行对照后,发现2012年-2017年新词语的多音节化趋势相比于前一阶段更为显著,而且在新词语中分布了大量的词群和缩略词语,形成了这一时期新词语的特殊面貌,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的心理需求和丰富的语言形态。第二,“人民时评”的新词语在2013年大幅增长,彰显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和革新:伴随着全媒体、自媒体、词媒体等新媒体形态的诞生,语言文字的传播或已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第三,通过绘制新词语的生命力曲线、分析新词语的稳定度,不难发现,“人民时评”中的新词语仍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其中只有一部分的新词语能够逐渐趋于稳定或已经稳定进入了一般词汇行列之中。第四,2012-2017年,“人民时评”的新词语则更侧重于政法领域和互联网社交领域,符合十八大以来国家政治领域的重大变革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潮流趋势。第五,结合广义修辞学理论对“人民时评”中的三组新词语进行修辞阐释后发现:“吐槽”“逆袭”等新词语体现了“人民时评”专栏对大众话语的广泛吸收,彰显了官方权威与民间身份平等交流的意味。“正能量”“中国梦”等新词语在具体的“人民时评”语境中形成丰富的语义内涵,从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既可以包含“宏大叙事”的家国、民族情结,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具体而微”的个人,具有广阔的修辞阐释空间。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