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广告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服务型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从广告发展的现实意义来说,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广告业迅猛发展和广告理论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把广告信息传播模式从信息传播模式中分离出来,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进行专门系统的分析研究,既是广告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广告业科学把握广告信息传播过程,指导广告信息传播实践的需要。本文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研究,是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传播学、营销学、消费行为学、广告学、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进行的理论研究。掌握和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是通向规范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深化广告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 本文中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是在国内外尚未有人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情况下,在信息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借鉴信息传播模式的基本构架以及传播要素,并加入了广告信息传播过程独有的特点以及规律,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广告信息传播模式(AdvertisingInformationCommunicationMode简称AICM)是由要素广告信源、广告传播渠道、广告信息接收者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综合反映广告信息的接收、传播和反馈这一运行规律和传播现象的理论描述方式。借助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能够掌握广告信息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可以对广告信息传播活动各个要素的联系及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和反馈涉及到的各种关系进行的综合分析,从而使广告信息传播主体广告信源更好地开展广告信息传播活动。 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及普及,信息的存贮、传播、利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广告信息传播模式通过改变自身内部的结构来增强其适用性,提出构建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研究的必要性。从系统结构构成的角度,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是由构成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广告信源、广告渠道和广告信息接收者与新增要素广告信息资源库、个性化信息搜索系统、广告信息传播效果和客户广告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客观存在的有机整体。基于系统思想的复杂系统自适应理论,新增要素是广告信息传播模式不断完善、优化和发展的保证因素,新增要素从整体上引发原有广告信息传播模式全新的改变,由此形成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HypercycleStructureofAdvertisingInformationCommunicationMode简称HSAICM)是由反应循环系统、催化循环系统和催化超循环系统构成的超循环网络结构,相对于反应循环结构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显现出结构更加合理和完善,能够描述当前实际的广告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现象。 为了能够从综合性、全面性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构成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内在要素的运行规律,本文建立了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构成要素的属性模型,并基于多属性的模糊关系结构模型对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构成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新增要素与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强化了传播和服务应当是一个传播过程的两个方面,传播功能是服务功能的实质,服务功能则是传播功能的外在形式,从而使广告信源主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循环反馈机制的提出是由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个性化信息搜索系统作用的结果。阐明循环反馈机制,意味着对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上升到本质的说明,显现了循环反馈机制对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构成要素具有的约束和调节作用,能够增强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调控能力,促成信息流的良性循环,对于准确地把握超循环结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整体运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加以形象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