铌微合金化高强度抗震钢筋的组织和拉伸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unha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铌微合金化技术是钢筋获得综合力学性能、优良抗震性能、经济安全的一种生产技术。目前,关于钢中合金元素的配比对组织和变形行为影响的研究报道集中于N-V、Nb-V复合微合金化,而对Nb-N复合微合金化的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七种不同Nb、N含量的试验钢,研究Nb/N的变化对钢筋组织和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拉伸试验SEM原位观察具有不同组织的试验钢筋在不同变形量下的组织演变规律,研究组织对变形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裂纹萌生与扩展分析。通过对七种不同Nb、N含量的钢筋的显微组织及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Nb含量的增加抑制珠光体的形成,但能促进贝氏体含量的增加,同时细化组织。N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提高,使强屈比增大,抗震性能得到改善。试验钢的铌氮比(Nb/N)为4.29左右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达到最大值,且有利于强屈比的提高。钢筋铌氮比越接近于理想化学配比值6.63,析出相量越多,且更为细小。拟合得到铁素体晶粒尺寸与其显微硬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对具有铁素体、珠光体和极少量贝氏体的钢筋的SEM原位拉伸观察结果表明,铁素体和珠光体变形明显,铁素体优先变形,铁素体变形到一定程度之后引起临近珠光体内滑移系的开动,最后导致珠光体的断裂。对具有不同贝氏体含量的试验钢筋原位拉伸变形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贝氏体的引入使变形机制发生变化。贝氏体体积分数为10%左右时,试验钢的强度和塑韧性配合最好,变形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贝氏体在变形过程中对其它组织有阻碍作用,变形初期仅发生一定程度的偏转。变形控制的主因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滑移运动、贝氏体的转动。贝氏体含量超过50%时,试验钢中出现大量的针状铁素体。变形初期以铁素体变形为主,珠光体变形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贝氏体作为硬质相对其变形的阻碍作用。贝氏体和铁素体承担主要的变形。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珠光体逐渐断裂,贝氏体沿平行于拉伸轴方向排列,使得变形难以继续。对断裂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显微裂纹主要萌生于铁素体/铁素体晶界、铁素体/贝氏体和珠光体/贝氏体相界等这些应力集中的地方,并沿晶界或相界处进一步扩展,最终导致断裂。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在超导材料、聚合物材料、光催化材料、水处理材料、建筑材料等很多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纳米材料以其特有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为建筑材
<正> “腹部深似井”是自古流传的一句针刺术语,意指腹部针刺可以深取,对此观点目前尚有不少医家推崇,然笔者认为,此说带有片面性,流弊不小。就目前临床来看,不少针刺意外的
期刊
以人为本一直都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以人为本不光是用在对国家的管理上,对于学校的管理同样要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尤其是要用以
数控系统被称为机床的“灵魂”和“大脑”,它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可靠性测试会产生大量的运行状态数据,数据的有效性和完备性是获得真实的数控系统可靠性
目前,采用普通凝固技术获得的镁合金室温、高温力学性能,蠕变抗力,导热、导电等性能往往难以满足性能需求,而定向凝固作为一种新型凝固技术,通过控制单向热流获得单向凝固组
电能质量是电厂日常运行和技术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相关要求,技术监督单位需对水电厂的发电机机端、厂用电母线、升压站母线等水电站关键电能质量监测点进行三相电压不平
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建工程技术管理的内涵和意义,然后总结当前技术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采用怎样的策略能够推动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帮助施工企业提高土建施工的质
本课题在对加热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武钢四号炉为实例,提出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炉墙散热计算方法。将炉壁传热近似大平板稳态导热模型处理,通过搜索计算域的方法对炉墙散
柔性轧制成形是一种曲面件连续成形新工艺,是将多点调形方法与轧制技术有机结合,依靠上、下柔性辊间特殊的辊缝分布和柔性工作辊自身旋转来实现板材的三维塑性变形和连续进给
<正>引言在文化历史中,陶器及其起源自古以来一直是关键的比喻。陶罐及制造它的原材料、工具为难以描述的人类经验贡献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这其中包括圣经中上帝抟土造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