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期以后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模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干预,观察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表达的变化,从而揭示G-CS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开辟新的途径。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168只,雌雄不限,体重12~18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 HIBD模型组, rhG-CSF治疗组,每组各56只。HIBD模型组和rhG-CSF治疗组均先制备HIBD模型,三组均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又分为7个亚组:6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5d组、7d组,每亚组各8只。模型采用阻断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8%O2的低氧环境中2h制备而成。治疗组在HIBD后即刻给予rhG-CSF(60μg /kg)颈部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续五天。各组分别于HIBD后不同时间点取脑组织,假手术组也在相应时间点取脑组织,肉眼观察脑组织大体形态变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左侧脑组织VEGF及VEGFR2的表达。结果:(1)新生大鼠在HIB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2)HIBD模型组在HIBD后各时间点肉眼观脑组织大体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而rhG-CSF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大体形态基本正常。(3)HE染色: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细胞层次清楚、细胞形态正常;HIBD模型组在HIBD后6h、12h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水肿、变性,24h、48h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细胞核碎裂、溶解,72h细胞坏死更明显,至5d、7d时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紊乱。rhG-CSF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变化较HIBD模型组明显减轻,细胞排列尚规则。(4)VEGF和VEGFR2的表达:VEGF和VEGFR2阳性表达均呈棕黄色细颗粒沉积,阳性细胞可表达于大脑皮层和海马,阳性着色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胞浆及突起。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均无明显VEGF及VEGFR2阳性表达;HIBD模型组脑组织VEGF及VEGFR2阳性表达在HIBD后逐渐增加,均于24-48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VEGF,VEGFR2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HIBD模型组VEGF,VEGFR2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hG-CSF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均可见明显的VEGF,VEGFR2阳性表达,与HIB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相比,各时间点治疗组VEGF,VEGFR2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新生大鼠HIBD后脑组织VEGF和VEGFR2的表达成直线正相关关系(r=0.778, P<0.01)。结论(:1)新生大鼠HIBD后给予rhG-CSF治疗可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提示rhG-CSF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新生大鼠HIBD后脑组织VEGF及VEGFR2表达增加,且二者表达有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在HIBD早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rhG-CSF治疗后可明显增加新生大鼠HIBD后脑组织VEGF及VEGFR2的表达,这可能是rhG-CS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