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几乎成为这一切所必需付出的代价。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重视,各种环境规制政策相继出台。环境问题与经济贸易的关系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因此,与环境和贸易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环境规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之间的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围绕环境规制是否影响某种产业国际竞争力这一问题,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环境规制越来越严格的大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一定会受到影响。在《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本原则中有一条为: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棉纺、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环境规制方面的研究现在多集中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然而,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实证方面的研究就更少见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污染避难所假说、波特的“创新激励假说”以及后来的折中的观点。国内学者把这三种观点应用于分析国内各产业中环境规制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其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型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对于环境规制与国际竞争力研究现有主流的方法,使用比较客观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再根据之前的研究选取主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然后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纺织产业与其国际竞争力之间是否存在具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环境规制对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具体的联系,明确我国环境规制之于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作用的有无及强弱。本文试图能通过理论的研究和数据的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为国家制定纺织产业进行相应的环境政策时,提供一个两者确定的关系,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