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不同作用时间与干眼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使用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 PVP-I)冲洗结膜囊作用30秒至120秒不同时间与术后干眼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04月至10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单纯白内障患者103例175眼,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T组、S组、N组、O组)。入院当即进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术前3d,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4次/日。术日当晨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30秒,进手术室后局部消毒、铺巾、贴膜,置开睑器后,用5ml注射器取0.5%聚维酮碘消毒液2ml,冲洗结膜囊,停留时间分别为30秒(thirty seconds group, T组)、60秒(sixty seconds group, S组)、90秒(ninety seconds group, N组)和120秒(one hundred and twenty seconds group, O组)。再次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于术后1天、3天、7天及30天询问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并检测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时间、角膜地形图等各种干眼诊断指标,对组间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排除了性别比和年龄差异的影响后得出:①结膜囊细菌培养:四组术前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后(p<0.05),证实PVP-I抑菌作用是显著的,且组别与阳性率呈负相关(r=-0.221),说明冲洗时间长,术后细菌生长阳性率变低;②干眼症状评分(Dry Eye Sympton Score, DESS):T组与S组之间差别不显著(均数差值为0.350,对应p=0.305>0.05),除此之外,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尤其是O组得分明显大于T组(均值差值为1.725,对应的p<0.001),且组别与DESS之间呈正相关(r=0.728),说明冲洗时间过长,术后不适症状加重,尤其是大于90秒更加明显;③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 SIt):组别因素主效应显著(F=2.254, p<0.05),T、S、N三组与O组之间差别显著(均数差值最大为2.3,对应p=0.04<0.05),且组别与SIt之间呈负相关(r=-0.683, p<0.05),可以看到冲洗时间大于90秒,泪液分泌明显减少;④角膜地形图(SRI、SAI及角膜曲率):SRI组间比较F=10.544, p<0.001,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T组与O组差异明显;SAI组间比较 F=5.891 p=0.001<0.05各组间不完全相同,T组和O组差异明显(p<0.001),S组和O组也有所不同(p<0.05),角膜曲率组间比较 F=9.63 p=0.04<0.05各组之间角膜曲率不完全相等,具统计学意义。说明冲洗时间过长,泪膜稳定性下降;⑤角膜厚度:组别间无差异,不同时间段差异显著,术后1周角膜厚度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月基本恢复术前水平;⑥泪河面积(TMA):组别之间差距显著(平方和为4.669,均方为1.556, F=2.803, p=0.043<0.05),T组与O组、S组与O组相差显著,尤其是T组与O组(均数差值为-0.513,对应p=0.009<0.05),且组别和泪河面积呈负相关(r=-0.319, p<0.05),说明冲洗时间越长,术后泪河面积越小;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显著,术前泪河面积明显高于术后。⑦眼压、视力和角膜荧光素染色: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白内障术前使用0.5%低浓度PVP-I冲洗结膜囊能造成术后1月内一定程度的干眼加重,且不同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VP-I冲洗结膜囊作用时间大于90秒,对术后眼表功能影响明显增高。且PVP-I冲洗时间大于30秒,抑菌效果更佳。因此我们认为,PVP-I作用时间应控制在30秒~90秒。
其他文献
目的:1.研究中国部分汉族、新疆维族和西藏藏族人群RhD阴性表型分布特征。2.研究中国部分汉族和新疆维族人群DEL型Rh表型分布特征及其与RhC/c抗原的相关性。3.比较研究中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