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的组织制度创新,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对长期困扰人们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所做出的反应和回答。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团革命”的到来,非营利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关于非营利组织理论的探讨也随之不断加深,非营利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也成为探讨的焦点。针对以往对非营利组织本身的研究,本文提出应重视非营利组织承担的社会责任,关注其产生与发展的本原性问题,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本文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非营利组织为主线,对非营利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作用、缺失进行了全面与系统的分析,同时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承担提出了强化机制的要求。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总结了社会责任的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关注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原因。伴随着非营利组织面临自身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非营利组织需要进一步审视自身,关注其社会责任的重塑。但是当前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发展仍面临的不少危机,增强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迫在眉睫。第二部分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理论分析。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理论,实际是从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角度来阐释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追溯了西方非营利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并介绍了其现代的发展;从纵向与横向上介绍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承担机制的历史渊源及现代发展。通过分析英美两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模式,探索了政府/社会多方对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共同监督机制。第四部分结合前文论述及分析,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的异化问题,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在社会责任承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如何进一步强化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