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积聚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ECM积聚的主要原因为其增生和/或降解系统的细胞因子表达失调。细胞因子表达、分布和/或生物学活性的严重失衡是肾脏损伤的一个重要起始反应,而持续性的失衡可能导致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并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因其介导的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进展性肾脏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中枢性因子,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TRA)对AngⅡ阻断作用机制不同,故二者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累加的肾脏保护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单侧肾切除+阿霉素注射后行ACEI与ATlRA治疗对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核转录因子的影响,并探讨二者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为延缓肾小球硬化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同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对B、C、D、E各组大鼠行左肾切除,一周后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mg/kg),建立肾小球硬化模型。A组行假手术及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自阿霉素注射后C组给予苯那普利6mg/kg、D组予缬沙坦20mg/kg、E组苯那普利3mg/kg和缬沙坦10mg/kg每日晨灌胃1次;A、B两组给予2ml自来水每日灌胃1次。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含量和血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核因子- kB(NF-KB)的蛋白表达。
结果: 1.从实验第5周起E组尿蛋白排泄量低于B组(P<0.01),第7周始,C、D两组亦较B组明显降低(P<0.01)。2.肾脏病理分析,B组多数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许多肾小球及肾小管受累,C、D、E组肾脏病变轻于B组;三治疗组肾小球硬化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1)。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CTGF、NF-kB在肾脏沉积较B组明显减少。其中CTGF和NF-kB在E组的表达弱于C组。4.相关性分析:各组肾小球硬化指数与CTGF、NF-kB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7和0.8275,P<0.01。
结论:在单侧肾切除+阿霉素注射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中,ACEI与ATlRA通过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CTGF和NF-kB在肾脏的表达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且联合应用优于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