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区域经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进入新世纪,国家将区域战略由非区域均衡发展调整到协调发展战略上来,这种战略调整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驱动下的恶性竞争不断上演。
如何引导地方政府进行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区域治理,实现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本文以此为目标,首先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与竞争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行为目标导致不同的竞争行为。实现地方政府利益集合最大化或只注重辖区利益最大化(即官员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最大化以及辖区居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催生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效应具有双重性。
其次,本文分析了不同行为目标导向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A)同时,也追求辖区居民利益最大化(目标B)和国家整体利益(目标C)最大化,即兼顾三个目标,这种目标导向的竞争会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种积极影响包含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环境建设等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制度的创新方面。而当地方政府只注重目标A或者目标B而忽视目标C时,由此产生的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恶性竞争主要表现为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大战、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进而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结构失衡、产品竞争力降低、区域经济一体化难以形成等不良后果。
在理论探讨基础上,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中地方政府竞争状况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为前面的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和补充。针对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竞争行为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并进一步探索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来避免或减少恶性竞争,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如何引导地方政府进行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区域治理,实现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本文以此为目标,首先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与竞争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行为目标导致不同的竞争行为。实现地方政府利益集合最大化或只注重辖区利益最大化(即官员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最大化以及辖区居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催生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效应具有双重性。
其次,本文分析了不同行为目标导向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A)同时,也追求辖区居民利益最大化(目标B)和国家整体利益(目标C)最大化,即兼顾三个目标,这种目标导向的竞争会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种积极影响包含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环境建设等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制度的创新方面。而当地方政府只注重目标A或者目标B而忽视目标C时,由此产生的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恶性竞争主要表现为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大战、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进而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结构失衡、产品竞争力降低、区域经济一体化难以形成等不良后果。
在理论探讨基础上,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中地方政府竞争状况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为前面的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和补充。针对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竞争行为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并进一步探索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来避免或减少恶性竞争,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