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泰国军人政权(1932—1992年)作为专题研究,通过对泰国军人政权的形成,军人政权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论述,归纳总结出泰国军人政权的特点,指出它对泰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正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泰国军人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阐述拉玛五世改革后的泰国社会政治、经济和阶级状况是泰国军人得以在1932年革命后执掌政权的社会基础;而从拉玛四世以来泰国历代君主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军事改革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使军人势力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并在1932年革命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最终建立起了军人独裁政权。 第二部分,銮披汶时期的军人政权。这一部分对銮披汶出任总理的两个时期(1938—1944年;1947—1957年)的军人政权进行了阐述,并对銮披汶军人集团在战后能第二次执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第三部分,沙立—他侬时期的军人政权。1958—1973年是沙立—他侬的军人独裁统治时期,是军人政权的黄金时代。这一部分就沙立—他侬时期的军人政权的特点作了阐述,并分析沙立、他侬两人能够长期执政的原因。 第四部分,泰国军人统治下的“民主化”时期。70年代以后,随着泰国经济的腾飞,中产阶级日渐崛起,泰国政治显现出了螺旋形的上升发展趋势。虽然发生了议会民主和军人专政的反复,但军人干政力量日益削弱,议会民主制度日益加强。1992年的“五月事件”,则标志着军人主政、干政时代的结束。 第五部分,泰国军人长期执政的原因,军人政权的特点及其影响。这一部分首先对泰国军人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三个因素,即泰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军队本身的特点以及泰国的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总结出泰国军人政权的三个特点:(1)政变频繁,社会却相对稳定。(2)军人政权具有有限的分权性。(3)军人政权受到国王的制约。最后,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就军人政权对泰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