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上将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的能力称为“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能较好地预测个体遭遇应激后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心理弹性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部队入伍的新兵来自全国各地,文化层次和性格等参差不齐,新兵的心理弹性状况及特点如何?影响新兵心理弹性的因素又有哪些?新兵在军事应激后能否更好的适应部队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新兵为被试,研究分析新兵心理弹性特点及影响因素;新兵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的关系;集训期新兵心理健康和应激后成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新兵心理弹性训练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①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情绪调节方式问卷调查部队2459名新兵,了解新兵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②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正负情感量表调查650名野战部队新兵,了解3个月集训期前后新兵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状况;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弹性对集训期间心理健康、心理应激的预测作用。③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应激后成长问卷、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正负情感量和情绪调节量表调查了137名军校新生集训应激后成长及影响因素。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Excel、AMOS7.0统计软件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路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新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新兵的心理弹性与内外向、宣泄调节和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抑制调节及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情绪调节方式(宣泄调节/抑制调节)、内外向、神经质及自我效能感是新兵心理弹性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宣泄调节、抑制调节及自我效能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力,能解释其变异的41%。2.交叉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同步相关一致的前提下,新兵心理弹性(前测)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2个月后测),新兵心理健康(前测)对心理弹性(2个月后测)无显著的预测意义。心理弹性(前测)能显著正向预测新兵心理应激水平(2个月后测),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前测)对心理弹性(2个月后测)无显著的预测意义。与高心理弹性组相比,低心理弹性组新兵有更高的SCL-90总分和心理应激总分,更少的正性情绪、更多的负性情绪和更低的生活满意度。新兵心理弹性对其新训期间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这对新兵的心理选拔有指导意义。3.军校新生集训应激后成长与心理弹性(r=0.611,p<0.01)、抑制调节(r=0.309,p<0.01)、宣泄调节(r=0.333,p<0.01)、正性情绪(r=0.588,p<0.01)和认知重评(r=0.372,p<0.01)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r=-0.204,p<0.05)显著负相关。军校新生应激后成长高分组在心理弹性、抑制/宣泄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新生的心理弹性、抑制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能较好的预测其应激后成长,解释率达53%。心理弹性、抑制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且正性情绪还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新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情绪调节方式(宣泄调节/抑制调节)、内外向、神经质及自我效能感是新兵心理弹性重要的影响因素。2.新兵心理弹性对其集训期间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心理弹性、抑制/宣泄调节、正/负性情绪和认知重评与应激后成长密切相关,且心理弹性、抑制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是应激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