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子宫体的一种良性病变,由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引起,由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子宫内膜息肉可表现为无症状性息肉、不规则子宫出血及不孕,其恶变率较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目前诊断和治疗息肉最有效及安全的方法。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率较高,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长期管理、选择有效的药物预防复发可以降低患者再次手术的风险。屈螺酮炔雌醇片Ⅱ(Drospirenone and Ethinylestradiol tabletsⅡ,YAZ),是一种新型复方口服避孕药,其雌激素剂量较低而副作用较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工作中发现其除了避孕作用外,还具备多种非避孕作用,例如可用于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降雄、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等的治疗。目前关于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预防的临床疗效的报道还较少,本文研究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预防的临床疗效,了解其治疗效果及其副作用,从而为临床对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经验与指导。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05例。对20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分布、月经异常表现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功能性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术后为预防息肉复发是否用药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于非功能性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术后为预防息肉复发用药的不同分为:屈螺酮炔雌醇Ⅱ组、地屈孕酮组及对照组。通过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异常表现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屈螺酮炔雌醇Ⅱ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预防的疗效。数据结果利用IBM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四种类型息肉患者中,非功能性息肉最常见(42%),腺肌瘤性息肉最罕见(3%)。2、功能性息肉患者高发年龄30-39岁(69%),其次为20-29岁(16%);非功能性息肉患者高发年龄30-39岁(58%),其次为40岁以上患者(34%)。3、功能性息肉患者中无症状性息肉(54%);非功能性息肉患者中子宫不规则出血(63%),无症状息肉(15%)。4、6例腺肌瘤性息肉患者中5例为绝经后患者。5、功能性息肉组患者红,屈螺酮炔雌醇Ⅱ组术后6个月时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屈螺酮炔雌醇Ⅱ组及地屈孕酮组患者术后6月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屈螺酮炔雌醇Ⅱ组患者术后6月内膜平均厚度低于地屈孕酮组,但统计学结果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5例使用屈螺酮炔雌醇Ⅱ的病人中有17例在服药第一个周期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第二个月症状均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主诉出现。结论:1、功能性息肉与非功能性息肉高发年龄为30-39岁,但功能性息肉发病年龄更趋年轻化;2、功能性息肉患者中大多数为无症状性息肉;非功能性息肉患者最常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3、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用于功能性息肉及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预防临床疗效安全肯定、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可以作为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