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涉外案件也越来越多,对高质量的法庭口译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通过查阅与法庭口译相关的文献,采访相关的法庭工作人员以及口译人员,笔者发现目前中国法庭口译员在其角色认知及角色行为处理方面仍存在认识不清的状况,从而无法真正满足法庭口译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假设,认为可以将法庭过程看作一种社会交际过程,其间交际各方对某一角色存在相同或不同的期望和看法。基于这一假设,本文在社会学角色理论的框架下从四个方面对假设进行验证,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角色身份意识、角色行为、角色素质以及角色发展。除了验证假设,本文还有第二个目标,即基于调查结果,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中国法庭口译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努力为满足市场对于法庭口译员的需求作出一些贡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采用社会学的研究工具,如问卷和采访来分别收集用户需求的数据以及译员自身看法的数据。采访主要针对译员,采访对象主要是一些曾接受过专业口译训练或口译经验丰富的专业译员。问卷一式两份,中英文问卷通过survey monkey和问卷星平台散发给用户。收集到的数据会以量化形式展现译员看法和用户期望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点。数据分析证实了用户在某些方面对译员的期待与译员的看法有很大的出入,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相同点。最后,基于量化分析结果,本文就以上四方面提出了关于改善译员角色问题的一些看法。不可否认,囿于文本长度和范围,本文存在一些局限性,但笔者仍希望通过跨学科的实证性尝试,打开中国法庭口译研究的新方向,并引起学者和法律界人士对法庭口译员角色,法庭口译中用户需求的重视,从而促进中国法庭口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