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落带(Water-level-fluctuation zone, WLFZ)是指河流、湖泊、水库中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伴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库区干支流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m、面积达300km2的消落带,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澎溪河流域是长江重庆段的第二大支流,三峡水库的建成将使澎溪河流域形成总面积达56.60km2的消落带,占三峡库区消落带总面积的16.27%,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消落带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植物生态修复是国内外专家认为非常有效的治理途径之一。本文针对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带的调查研究统计,共有维管束植物有146种,隶属于118属、41科,菊科、禾本科两科植物在澎溪河流域消落带植物分布中占据极其主要的地位。地理成分分析发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中,热带分布占优势;苍耳、狗牙根、香附、大狼巴草+小白酒草、白茅等草丛群落是贯穿消落带土地出露时间的植物种;运用SPSS软件从海拔、时间梯度两个层次对群落聚类,发现消落带植物的分布沿海拔呈现出一定趋势,且群落结构随着时间的演替逐步稳定;运用DCCA分析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海拔是影响消落带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同时因为研究区域的特殊性,海拔因子基本上也反映出了土壤的含水率及其养分含量的状况,决定了澎溪河流域消落带的基本群落格局;消落带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时间梯度变化特征为:低—高—低,呈现出规律的单峰曲线形式。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与时间梯度一定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依然是随着海拔梯度由低到高表现出低-高-低的趋势;最后本文筛选了25种优势种对其生态位进行了分析,发现生态位宽度大的未必是群落优势种,如5月份的酢浆草,且生态位宽度大的未必重叠度就高,比如苍耳、狗牙根,分析认为,其生态位重叠不明显是因为物种竞争能力强,容易通过竞争淘汰掉其它种类而发展成群落的极大优势物种所致,同时综合主要优势种群在三个月份的生态位重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类,最后,根据调查及研究分析结果,为后续的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物种选择建议。
其他文献
鱼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然而胚胎(Embryo)和仔稚鱼(Larva)高死亡率一直制约着鱼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病害是导致鱼类胚胎和仔稚鱼死亡
注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是提高有效注水、分析油藏开发开采水平和提出下步合理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是基于行业标准和矿场实际情况对某些影响水驱开发效
超低渗透油藏存在非均质性强,导致平面水驱不均,水驱动用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因此,准确识别油藏优势流场,对于下步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挖潜剩余油至关重要。以吴起油田W410区
PKD2是一个存在于纤毛细胞膜表面的6次跨膜蛋白,其功能缺陷是造成人类多囊肾(PKD)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利用CRISPR/Cas9方法获得了一个新的pkd2突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与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致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41例)、乙组(44例)、丙组(38例)、丁
选取宁夏典型石化企业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核算的案例,根据十二源项排放特征,结合企业生产现状,采用公式法、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及系数法计算该企业年度VOCs排放量。结果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区域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生态敏感性相关理论,在营丘镇调研数据和影像遥感数据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水域、用地类型、道路交通5个敏感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敏感因子权重;利用GIS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山东营丘镇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营丘镇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区域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敏感程度总体较高,极敏感区、
综合英语是高职高专院校专门为商务英语类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语言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接触不同难度、不同体裁、不同篇幅的英语
传统的工程设计方式是在二维图中以平面方式表现空间模型。而在三维设计中,直接绘制的是空间模型,它采用等级驱动的方式,由项目设计经理规定好工程所采用的设计标准、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