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拟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二维电泳图谱,筛选并鉴定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以及伴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间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表达水平验证,期望得到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蛋白,为最终发现大肠癌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标提供重要信息。 方法 收集术后新鲜大肠癌标本和距癌旁15cm以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保存于-80℃备用。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标本分为3组: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大肠癌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大肠癌非转移组)、正常大肠粘膜组(正常组),每组各5例。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得到各组凝胶图谱。采用PD-quest 7.3软件进行合成、对比和差异分析,识别大肠癌转移组、大肠癌非转移组、正常组之间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胶内酶解后行肽指纹图分析及网上数据库鉴定,鉴定差异蛋白质。然后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在临床标本中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 结果 建立了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双相凝胶电泳图谱,多数蛋白质点集中在pH4~8、分子量20~100KDa范围。大肠癌转移组、大肠癌非转移组、正常组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74±28、860±45、756±32;大肠癌转移组与正常组平均匹配率为89.7%,大肠癌非转移组与正常组平均匹配率为86.1%:大肠癌转移组与正常组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72.00±12.34、大肠癌非转移组与正常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64.00±9.52、大肠癌转移组与大肠癌非转移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1.00±4.47。选择在大肠癌转移组和大肠癌非转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