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病理性自恋与内隐羞耻的关系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理学中自恋和羞耻的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但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简式内隐联想范式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病理性自恋与内隐羞耻的关系并揭示病理性自恋以及内隐羞耻的神经机制。
  方法:采用病理性自恋量表测量了303名在校大学生,根据病理性自恋量表总分从高到低筛选前20%和后20%分别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符合要求的被试进行外显羞耻和内隐羞耻的测量,同时采集脑电数据。参与第二次量表测验的被试总共为41人,平均年龄18.26±0.78岁;高分组21人,男生8人,女生13人,PNI平均分160.17±15.15;低分组20人,男生7人,女生13人,PNI平均分49.80±19.59。高低分组差异显著,t=11.12,P<0.001。参与行为学测试并记录脑电的被试36人,排除行为学结果错误率高于20%的4名被试,剩余32个有效行为学数据,高分组16人,男生7人,女生9人,低分组16人,男生6人,女生10人;剔除行为学错误率高于20%的被试和严重伪迹的被试,剩余有效脑电数据30个,高分组15人,男生7人,女生8人,低分组15人,男生5人,女生10人。
  结果:病理性自恋和羞耻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713,P<0.001),自恋夸大和自恋易损性与羞耻感总分以及羞耻各维度(除了自恋夸大性与家庭因素)都显著正相关。高分组羞耻显著高于低分组t=4.56,df=39,P<0.0.1。行为学结果:高分组D值单样本t检验结果,t=-2.63,P<0.05;低分组D值单样本t检验结果,t=1.67,P=0.115。高分组D值显著大于0;低分组D值与0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分组的D值显著低于低分组t=-3.00(P<0.05)。内隐羞耻与羞耻显著负相关(r=-0.39,P<0.05),与病理性自恋显著负相关(r=-0.43,P<0.05),与自恋夸大性(r=-0.37,P<0.37)及自恋易损性(r=-0.47,P<0.05)。ERP结果:N2成分:任务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28)=0.46,P=0.50;电极点主效应显著F(1.36,37.96)=44.39,P<0.001,事后检验显示PZ(2.26±0.00)显著大于CZ(0.865±0.134),CZ显著大于FZ(-2.04±0.127)。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28)=0.47,P=0.50。任务类型与组别交互作用不显著F=0.164,P=0.69,任务类型与电极点交互作用不显著F=1.23,P=0.29,电极点与组别交互效应不显著F=1.02,P=0.34;任务类型、电极点和组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0.81,P=0.42。P3成分: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F(1,28)=6.73,P<0.05,不相容任务诱发的P3波幅比相容条件下的更正;电极点主效应显著F(1.48,41.31)=55.77,P<0.001,FC点P3波幅显著小于CZ点和PZ点,CZ点和PZ点P3波幅差异不显著,F(1,28)=0.755,P=0.39;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28)=0.75,P=0.39。电极点与组别交互效应显著F=(1.48,41.31)=6.45,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高分组P3在PZ和CZ没有显著差异,PC显著高于FZ;CZ显著高于FZ。低分组P3波幅在PZ显著高于CZ显著高于FZ。电极点、组别和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60,P=0.50。
  结论:病理性自恋高分者可能存在外显的高外显羞耻和低内隐羞耻,病理性自恋低分者外显羞耻低于病理性自恋高分者,没有明显的内隐羞耻。
其他文献
我们在临床中,常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获得满意疗效,不揣浅陋,举验案如下,请同道斧正。典型病案:闻某,男,48岁,干部。1987年6月20日初诊。自述20余年前因痢疾致腹泻,至今未愈。近10年症状逐渐加重。大便稀溏且滞下大爽,常带有黄白色泡沫样粘液。日行四、五次。腹中雷鸣、多转矢气,腹中微痛,便后痛减。泻下物气味极腥。经多家
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唯分数论”,重应试轻文本的情况,教材内外的文本被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试。这时,“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有了亮点,而“群文阅读”教学的融入,更使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开创新天地的可能。“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教师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形式,让学生以课堂主体的地位走进课堂,和教师一起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而
城市智能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周围行人产生交互,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行人轨迹预测及危险态势评估是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行驶的一项关键技能,其可以为车辆控制决策提供基本必要信息,极大的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场景理解及交互能力,增强智能汽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本文基于车载第一视角进行行人轨迹预测及危险态势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车端行人轨迹预测中车载摄像头移动
基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而产生的污点证人刑事豁免制度,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有成熟的立法和成功的司法实践。其对于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提高诉讼效率,维护社会正义,尤其是在打击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和受贿罪等组织严密、隐蔽性强的共同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污点证人刑事豁免的做法,但由于我国立法的缺失,各地做法不一。鉴于我国建立这一制度的观念、法律、制度等条件都已具备,时机已经
学位
本文是一篇较系统地研究我国反诉制度有关问题的论文。此文主要以我国反诉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为立足点,考察国外各主要国家关于反诉制度的理论和立法,在对两大法系国家反诉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重新评价反诉制度的价值功能,矫正实践中对反诉的不当处理,以完善我国的反诉制度。文章除引言、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反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及一般理论。首先介绍了反诉制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其次在反诉制度的一般理论
学位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原则,已在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中得到了确立。是否在刑事诉讼立法中确立这一原则,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和法制建设的文明程度。笔者通过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深入研究,通过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基础理论的重新审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试图寻找一条能在我国真正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合理途径。除引言、结语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一般理论。笔者分析了一事
学位
公平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议价博弈范式是研究公平分配问题常用的范式,其中包括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前人研究表明议价博弈中分配者多倾向于公平分配,并且当分配比例小于20%时,接受者会拒绝接受分配结果,并不符合追求最大利益的“经济人”假设。不同理论试图对该“非理性”行为做出解释。本研究试图探讨议价博弈中存在的权利认知偏差,并以此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另外探讨随着分配金额的变化,
聋生由于听觉通道受损,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导致其在加工语言信息时存在一定困难。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其阅读效率是心理学和特殊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发现,在汉语阅读过程中,存在词切分的过程。并且通过词切分可以促进不熟练读者的汉语阅读。因此,探讨词切分是否同样有助于聋生进行汉语阅读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拟从词切分的角度入手,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探讨词切分对小学聋生汉语阅读
学位
以往大多相关研究考察了自我参照条件下的项目记忆(item memory),较少有研究探讨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源记忆。源记忆关注记忆材料的背景信息,为记忆提供了不同的线索。虽然项目记忆与源记忆都能引发自我参照加工优势,但二者是否存在差异还不清楚。另外,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材料的效价不同,引发的项目记忆及源记忆结果也不一致。当前研究探讨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不同刺激材料引发的项目记忆和源记忆的作用机制。 
社交技能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个体核心病理特征之一,社交问题涉及多个方面,ASD者对社交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人的注意资源相对有限,情绪性信息比中性信息更容易占用注意资源,引起个体的注意偏向。目前研究者们大多关注ASD个体对面部情绪的加工,很少有研究考察ASD个体对不同效价的情绪躯体语言的注意偏向。躯体语言也是社交刺激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