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FDI净流入与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反思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资逐年净流入,而我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却逐年恶化这一悖论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述了外资流向部门结构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理论上通过大国两部门模型分析可知,外资净流入通过提高我国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以及降低我国的恩格尔系数等方面有可能导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实证上,通过总量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这一时期的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不过从外资流向部门结构特征分析,这种恶化价格贸易条件的效应还是十分显著的,并通过以下机制来实现:一是超额供求机制,二是竞争机制,三是转移价格机制。外资净流入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同时,我国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却因出口量的大量增长和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改善;不过,本文认为在价格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背景下,通过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来获得的贸易利益是不可持续的。这种以量取胜的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是同类商品国际竞争加剧,二是出口品国内竞争十分激烈,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自由贸易环境已悄然发生变化。最后,对我国的引资战略进行反思,一是比较优势导向的引资战略让位于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引资战略;二是通过国家力量来实现这种战略转型。
其他文献
自科斯《企业的性质》一文问世以来,经济学家对于企业的研究越来越全面深入,现代企业理论迅速建立和发展。在企业理论的研究中,企业所有权结构及变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选
本文对职业选择、人力资本流动与地区发展差异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当财产保护制度更不完善时,寻租性部门可以更容易的侵害生产性部门的利润,造成寻租性职业的相对收入上升,从而
产生于十三世纪的专利制度作为一种垄断安排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法理依据,但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自二十世纪阿罗、熊彼特等经济学家开展其合理性论证以来,至今尚未见定论。本文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