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为临床防治植片溃疡提供数据及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行角膜移植患者2273例(2309眼),男性1574例(1599眼),女性691例(710眼);患者行角膜移植手术时的年龄为7个月~81岁,平均(39.14±19.168)岁,单眼行角膜移植术2273例,双眼行角膜移植术36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983眼,板层角膜移植术1326眼;其中有156眼发生植片溃疡,男112例(113眼),女43例(43眼),患者角膜移植时年龄为7个月~81岁,平均(40.31±21.454)岁,单眼植片溃疡患者155例,双眼植片溃疡患者1例,穿透性角膜移植56眼,板层角膜移植100眼。分别记录原发病(1.感染性角膜炎;2.蚕蚀性角膜溃疡;3.角膜营养不良或变性;4.圆锥角膜;5.角膜烧伤;6.角膜白斑;7.角膜肿物;8.其他);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植片溃疡例数、时间、危险因素及原因(1.缝线问题;2.术后持续上皮缺损或近1个月出现过上皮缺损;3.感染;4.眼表异常;5.原发病复发;6.免疫排斥反应;7.其他)。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卡方检验,植片溃疡组和非溃疡组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片溃疡组和非溃疡组原发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植片溃疡最早13天,最晚49个月,主要集中在术后前6个月内(105眼,67.3%),第2个月最多(31眼,占19.9%),其次是第3个月(23眼,占14.7%),7~12个月32眼(20.1%),13~18个月9眼(5.8%),19~24个月3眼(1.9%),25~30个月1眼(0.6%),31~36个月2眼(1.3%),37~42个月0眼,大于43个月1眼(0.6%)。植片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原因:1.缝线问题(松线,线结裸露,断线等):47眼(30.13%);2.上皮缺损:32眼(20.51%);3.感染:30眼(19.23%),其中细菌感染26眼,真菌感染4眼;4.免疫排斥反应:20眼(12.82%);5.眼表异常:10眼(6.41%),干眼8眼,倒睫2眼;6.HSK复发:7眼(4.49%);7.蚕蚀性角膜溃疡复发:6眼(3.85%);8.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1眼(0.64%);9.其他:3眼(1.92%)。结论:综上所述,植片溃疡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6个月内),儿童和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蚕蚀性角膜溃疡及感染性角膜炎是导致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发病;缝线问题、上皮缺损和感染等破坏了眼表环境及角膜上皮的屏障功能,易导致植片溃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