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监视居住的废除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ui1981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监视居住作为一种我国独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其产生烙有深深的时代印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其制度本身的优越性也得到充分体现,有着不可否认的价值意义。但是,由于监视居住制度产生的历史特殊性所导致的立法过于原则化,使其在实践操作中难于把握,执行机关在权衡比较下很少会适用这一制度,使其形同虚设。从而学界对于此项制度的存废之争就此拉开帷幕并久久未停。介于《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契机,对于此项制度的研究讨论就更有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基于制度产生,制度本身,制度发展,制度的实践效果等方面来看,此项制度应该废止。这样才能更加完善刑事诉讼立法,减少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尴尬局面,提高执行机关的工作效率,能够真正体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本意。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第二章是监视居住制度概述,包括基本概念、特征和历史沿革。第三章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关于监视居住制度存废之争的主要观点。第四章是对域外相关制度的研究分析。第五章是废除监视居住制度的原因分析和合理性。第六章是废除监视居住制度的替代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政治氛围的相对宽松,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了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呈现出一幅遍地开花的景象,基督教研究也逐渐从“隐学”走上“显学”之路。有
我们留心一下不难发现: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并不是大家认为最聪明的孩子;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个人的成长是个
期刊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迟缓、政府财力不足、行政效率低下,失业人员增加和民众对政府普遍不满等严峻现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西方各国兴起一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