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权问题由来已久,它不仅是各国思想家和政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是人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人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复杂广泛的理论问题,而且还是具体的实践问题。人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不断对自身超越的一种实践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人权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在主体、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并且对发展中国家人权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中国政府和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活动和国际人权建设,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特殊性相结合起来,接力探索,一以贯之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更使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过程中,能够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分支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中国的人权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理论,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内容。人权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并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才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真正出路所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研究,分为这样几个层次: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二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历程与经验;三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主要内容、内涵;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就是根据这个线索划分为一个绪论,四个章节,一个小结。绪言,主要阐述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目的、意义;第一章,主要概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内容;第二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人权思想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和经验教训;第三章,是本文重点,主要阐述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主要内容、内涵、特征和实质;第四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