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种植罂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在清道光年间,为了获得种植鸦片的高额利润,贵州引进新的夷种。贵州西部一带最早种植、制作和售吸鸦片,由此传播开来,形成烟患。进入民国时期,贵州烟毒问题仍然严重。兴义系军阀统治贵州之初,在北洋政府禁烟政策的指导下,从1913年至1917年分两个阶段,着重从种、运、售、吸四大环节,力行禁烟,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还提出了发展以蚕桑丝织业为中心的实业,以振兴经济,作为抵补烟利之方。民国七年,由于军费激增,财政困难,兴义系军阀为了维护其统治,开禁鸦片。此后直至其统治垮台,烟毒泛滥不止,不仅严重影响了贵州农业生产发展,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导致了兵匪横行,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祸患无穷。
纵观兴义系军阀由统治之初的禁烟到后来开禁鸦片所产生的不同社会效应,既肯定其禁烟的一定成效,又揭露其开禁的严重危害,反思其成败得失,得到的启示是:其一,国家统一、中央与地方密切配合、联合禁烟是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其二,整合各种力量,紧抓各个重要禁烟环节是禁烟的保证。其三,惩治与教育相结合是禁烟成功的有效方式。其四、振兴实业乃是肃清烟毒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