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全球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化疗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的选择作用,其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毒副反应,即化疗的毒副反应,严重影响化疗的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恶性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如何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直接关系到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无疑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采用足三里隔姜灸联合口服复方皂矾丸来治疗和预防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并与昂丹司琼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病例对比,探索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方法减轻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对照。将30例病例分为三组,每组均化疗3个周期,3个周期中采用①隔姜艾灸+复方皂矾丸;②昂丹司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③隔姜艾灸+复方皂矾丸同时联用昂丹司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三种方法循环使用,观察各组的恶心呕吐情况和化疗前一天、化疗第二天、第九天的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化疗前一天及化疗第九天WBC、RBC、HGB、PLT以及ALT、AST、BUN、Scr和Karnofasky体力评分等指标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三组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80.0%、83.3%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一天、化疗第二天、第九天三组间血清5-H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和艾灸+药物组的化疗第九天的血清5-HT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第二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的化疗第九天5-HT水平与化疗第二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前一天及化疗第九天三组间WBC、RBC、HGB、P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前一天及化疗第九天三组间ALT、AST、BUN、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间在化疗前后Karnofasky体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隔姜灸联用复方皂矾丸能减轻化疗所致的消化道毒性以及血液学毒性、肝肾毒性,其效果与昂丹司琼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效果相近。2、艾灸与昂丹司琼止吐机制不同,但效果相近,采用隔姜艾灸足三里及口服复方皂矾丸,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方法减轻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且副反应小、操作简便,还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中西医结合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