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凝剂(Pour Point Depressants,即PPD)是一种经缩合或聚合得到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也被命名为流动改进剂(Flow Improver),PPD可以使含蜡油的凝点降低,提高含蜡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能。本文主要合成了一种二元聚合物降凝剂聚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简称降凝剂PMA16),并测其降凝、降黏效果,实验研究得到降凝降黏效果最佳的二元共聚物制备条件是:丙烯酸十六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例为6: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1%(反应物总质量百分比)。对制备的二元共聚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反应后的产物含有的官能团与化学键确定目标是聚合物降凝剂PMA16。使用偏光显微镜(POM)观察在模拟油使用该降凝剂后的蜡晶形态,确认该降凝剂在模拟油中的应用效果。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再将得到改性纳米SiO2与上述合成的二元共聚物降凝剂进行接枝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合型纳米接枝聚合物降凝剂,KH550改性纳米SiO2接枝聚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简称为改性纳米SiO2/PMA16降凝剂),并测其降凝、降黏效果,实验设计得到降凝降黏效果最佳的改性纳米SiO2/PMA16降凝剂制备条件:改性纳米SiO2与PMA16的质量比例为(1:3)。通过对纳米SiO2、接枝前后的改性纳米SiO2/PMA16降凝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反应后的产物含有的官能团与化学键与二元共聚物的红外结果进行对比,最终确定合成目标产物。用扫描电镜(SEM)分别将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接枝前后的改性纳米SiO2/PMA16,分析降凝剂的降凝机理,观察其微观形态。使用POM观察该纳米接枝聚合物降凝剂加入模拟油后其中的蜡晶形态,与接枝前的二元共聚物在模拟油中引用效果进行对比。最后通过上述表征手段,确定相比接枝前的PMA16降凝剂,合成的改性纳米SiO2/PMA16降凝剂的降凝和降黏效果更好,在POM下观察的蜡晶也更加分散。这是由于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大,为有机物的接枝和作为成核点吸附蜡分子在其表面结晶析出提供更大的空间,有效的改变蜡晶在模拟油中分散形态,阻止了蜡晶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进而改善了含蜡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