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经济也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地表被人工地表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也引起了城市的地表温度及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的改变。由于温度等气象因素会影响可吸入颗粒物的分布状况,因此分析研究二者的时空分布及其关联性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北京市五环范围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实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数据,对地表温度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遥感反演研究,重点分析研究了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与可吸入颗粒物间的关联程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获取了北京五环范围的1989年到2010年TM遥感影像的基础上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北京20多年的地表温度分布情况,然后通过计算地表温度距平值及建立剖面图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五环范围内的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继而又研究了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水汽指数及归一化建筑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归一化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在某些方面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比,采用归一化建筑指数及归一化水汽指数来表征地表热特征更为完善。(2)在获取了北京五环内的2008年到2010年的部分可吸入颗粒物PM5.0浓度数据的基础上,与利用相应年份TM遥感影像提取出的差值植被指数建立关联关系,构造相关方程,从而实现此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反演。而后,以归一化水汽指数和归一化建筑指数为参考指标,研究并发现这两种归一化指数和可吸入颗粒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均比较显著。(3)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温度等气象因素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影响程度。以反演所得地表温度结果和实测的风速、湿度等气象数据作为比较数列,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参考数列作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源一定的情况下,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大小主要受温度和湿度决定,风速则对其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