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的逐年扩大,其已成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选择和融资方式研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本文将现代融资理论与我国现实相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展开研究。首先,根据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比较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顺序与相关理论存在一定的背离。然后,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再融资政策的新变化以及再融资行为的特征,并与国外上市公司再融资加以对比,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宏观经济、融资条件、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益和融资成本等几个方面。其中融资成本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方式选择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融资成本是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测定将为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目前对再融资成本测定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着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成本的测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比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三种再融资方式与一般融资的差异,得出现有测度融资成本的模型不适用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成本的测定、不能够简单套用的结论。为此,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特点,从“干净盈余”的观点出发,在股利折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股权再融资成本测定的“剩余收益折现”模型;针对可转换债券的期权特性,利用期权定价的方法构建出可转换债券融资成本中的期权部分成本测定模型。并利用2002-2004年所有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成本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选择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的时候遵循着低融资成本的原则,融资成本的准确计量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特征,构建出了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成本估算模型并进行了应用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成本计量和融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