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北运河工程与农业生产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运河成为国家的“命脉”。为了保证漕运的畅通,避开黄河之险,政府在苏北地区先后开凿了泇河、中运河等一系列人工运河,修筑闸、坝、堤、堰等运河工程。这些水利工程虽然有的对苏北水利和农业有积极作用,但当时一切以漕运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所造成的效果更多是对苏北的消极作用。明清水利工程使区域水系变迁紊乱,区域水灾更为繁重,进一步致使苏北土壤成分变化,土地变迁,为适应苏北自然环境的变化,种植业也随之演变。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苏北运河工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明清时期苏北为漕运大省,漕运道重地。但黄淮运在苏北纠缠交汇,因此区域水系紊乱,水利格局复杂。为保漕运,明清政府在苏北地区修筑了大量的运河工程。运河工程的修筑不仅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造成区域水旱灾害频发,而且水利工程的兴修占用了耕地,致使农田的坍废。水利兴修造成的河流、湖泊及农田及农作物耕作结构的变迁,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本文从水利工程探讨明清苏北地区经济开始落后原因,体现苏北的区域特点。本文通过探讨苏北区域水利工程与区域水系变化及农业变迁之间的三角关系,研究苏北运河水利工程与农业环境的影响。为寻找水利工程与区域农业环境之间的“平衡点”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享誉世界的《孙子兵法》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亦具有无限的经济开发价值。当今世界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充分表现在其自身的知识开
高平郗氏家族是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高平地区的名门望族。即使西晋灭亡后,晋室南迁,郗氏家族也跟随过江,但仍然不失为一流侨姓世族。在东汉末年至南朝的二百多年间,郗氏家
19世纪是英国文学上一个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尤其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竞相涌现,打破传统文学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女作家非简·奥斯丁莫属,她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猛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要素已经不成问题了。现在的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