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基础的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ba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攀升,通胀水平也饱受热议,受到了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为了防止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宏观调控避免了我国经济的大幅波动,但是同样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欧债危机也对中国的外贸产业产生影响,使国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我国的外部通货膨胀压力,但是如果欧洲政府为了应对危机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会对欧洲甚至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影响。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同时,有关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研究文献也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理论研究文献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货膨胀动态模型经历了从传统的通胀动态模型到基于微观基础的通胀动态模型的发展,使宏观经济与微观理论有了一个很好的融合。目前基于微观基础研究通胀动态的前沿是基于双粘性假设(粘性价格和粘性信息)的通胀动态机制模型。比较遗憾的是采用双粘性通胀动态机制模型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比较少。然后对粘性价格下的通胀动态理论模型(NKPC)、粘性信息下的通胀动态理论模型(SIPC)和双粘性下的通胀动态理论模型(DSPC)进行了介绍和推导。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第三章着重对基于微观基础的NKPC模型、SIPC模型和DSPC模型用中国1996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实证分析之前,对于通货膨胀率数据、产出缺口数据和实际边际成本偏离率数据的来源与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并采用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对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序列和实际边际劳动成本偏离率的预期序列先通过构建VAR模型选取工具变量,然后用工具变量投影法得到预期数据。最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3个模型的参数分别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通货膨胀动态模型,估计出来的我国通胀动态模型差距很大。对于粘性价格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每个季度大约有66%的企业选择不更新产品价格,企业更新产品价格平均周期大约为9个月左右。对于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每季度中大约有50.8%的企业更新信息,信息更新的平均周期大约6个月。对于双粘性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每一季度大约有63.4%的企业选择维持原价,企业调整一次价格的平均时间大约为8个月;每一季度大约有68.6%的企业不更新信息集,企业更新一次信息集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0个月。通过对比基于微观基础的NKPC、SIPC和DSPC模型发现,DSPC模型对于现实通货膨胀的描述最好,说明粘性价格和粘性信息因素在中国都存在,DSPC模型比较适合中国的数据。本文第四章,对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双粘性通胀动态机制下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为以后继续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方向。本文一个需要改进的方向是,在双粘性的假设下,引入全球化因素重新构建开放经济下基于微观基础的通胀动态模型。本文需要继续研究的第二个方向是,将本文估计的双粘性通胀动态模型,新凯恩斯的总需求模型和货币政策规则相结合来研究最优货币政策。本文仅仅给出了研究的框架,并没有具体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的最优货币政策,因此以后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人民法院开展劳动争议案件专项审判的历史还不长,只有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到亿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显示出如下特点:一是高储蓄率与低消费率并行。二是同一期的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要低于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三是我国居民消费
财经素养教育在为学生未来走入经济社会所需的理财技能打下基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财富品质、道德之心、计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
根据异常流量对网络自相似的影响,通过研究在流量正常和异常情况下表征自相似程度的Hurst 参数分布特点的不同,设计一种异常流量动态自适应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分析估计Hu
<正> 近20年来,新型塔填料特别是规整填料有了迅速发展,业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与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为了满足生产应用的需要,化工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障,而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主要保护对象。本文以合肥市为研究区,依靠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合肥市上轮基本农田规划成果为基础,对合肥市永久
通过对二榀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磨擦阻尼支撑框架单元1:3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研究摩擦阻尼支撑框架的滞回特性、延性系数、强度与刚度退化、累计耗能和恢复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