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小学生设计教育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是一个地域或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载体,是当地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的一个缩影,是传播区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塑造区域形象的重要窗口。自20世纪以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职能做了修订,将实现教育的职能排在了首位。本论文选题以江西省博物馆馆藏资源为载体,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文化构成和文化意象等理论为指导,为助推博物馆实施中小学生设计教育,提出了博物馆、学校、设计师、家长和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教育的构想。本文探索性的提出了文化资源库的构建设想,并对资源库的运用方式也作了探讨,试图通过搭建共享的文化资源库平台来服务中小学生设计教育和博物馆教具类文创产品设计,从而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本文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第二章分为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两个部分。第一是对“中小学生”、“江西省博物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和“博物馆设计教育”等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二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文化构成理论,文化意象理论和文化层次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交叉分析,阐述了这些理论之间相互结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三章首先对江西文化的传播现状做了调查,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海昏侯文化虽然是新兴文化,但在省内外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其次是对江西省博物馆海昏侯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做了调查,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现有的海昏侯文创产品存在文化挖掘深度不足,产品种类单一,缺少教育属性等问题;最后,对江西省博物馆以往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江西省博物馆以往开展的教育活动存在缺少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设计教育,缺乏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缺乏活动的延续性等问题。第四章是构建江西省博物馆海昏侯文化资源库。通过查阅文献,获取海昏侯文化的相关资料,依据文化构成、文化层次和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构建江西省博物馆海昏侯文化资源库。第五章是对海昏侯文化资源库的运用。一方面,运用工作坊这一活动形式,将老师、家长、学生、博物馆工作人员、设计师等相关人士聚集在一起,以海昏侯文化资源库为依托,以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为切入点,进行中小学生文创产品设计教育;另一方面,依托海昏侯文化资源库,通过开发教具类文创产品来辅助中小学生设计教育活动的开展。最后是本研究的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此次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豫单2002是河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我站自2003年引进试验、示范以来.因其穗大、高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为加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点打造的区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乡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全国推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的发展状况,评价多尺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建议,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文梳理了城乡融合相关理论,从城乡融合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阐释了城乡合融合概念;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动力机制、分析
良种推广补贴是近年来国家为了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符合WTO规则、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