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乳腺癌标志物及其意义的研究也不断增加,从大分子蛋白质标志物到基因肿瘤标志物等达几十种之多,如c-erbB-2、uPA、VEGF、BRCA、muc-l、CD44、maspin、mdr1 等等,其中对c-erbB-2(HER-2)研究比较深入,研究发现c-erbB-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倍增速度快、侵袭性强、内分泌依赖性差、易产生化疗耐药性。但c-erbB-2 作为乳腺癌特异性诊断及预测指标其特异性及灵敏性均不够非常理想,如乳腺癌初诊病例中只有20%~30%的病人存在着c-erbB-2 的过度表达,很多其它恶性上皮肿瘤(卵巢癌、前列腺癌及鼻咽癌等等)也可见c-erbB-2 过度表达。另外,部分c-erbB-2 阴性病例预后也很差。因此,探求更敏感、更特异的乳腺癌相关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aspin 基因是1994 年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一种,文献报道maspin 基因变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CSG1 基因是1997 年Ji 等利用直接差异cDNA 序列分析克隆出的一组新的人类基因,是SNCs(neural protein synuclein)家族的新成员,因发现其中一种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乳腺及良性病变中几乎不表达,故命名为乳腺癌特异基因(breast cancer specific gene 1,BCSG1)。有人通过原位杂交和RT-PCR 方法研究了BCSG1 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认为其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研究病例数比较少。文献中尚未见maspin、BCSG1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的大宗病例的研究报道。有鉴于此,为进一步探究maspin、BCSG1 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其在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诊断及预后判定方面的意义,本研究采用SP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了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maspin、BCSG1 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学资料,对比观察分析多种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并就maspin、BCSG1